孫俊人

[拼音]:you(qi)mo zhendang

[英文]:oil/gas whip

用滑動軸承支承的轉子因流體膜的特殊力學效能而產生的一種自激振動。1924年,美國人B.L.紐柯克和H.D.泰勒發現油膜振盪現象。他們在進行高速轉子的振動試驗時發現,停止向軸承供油,轉子的振盪便消失;恢復供油,振盪也隨之恢復。以後在氣體軸承中也發現有這種自激振盪現象。油(氣)膜振盪是軸頸中心繞某一平衡位置轉動引起的。如果把軸繞自身軸線的轉動比作“自轉”,則油(氣)膜振盪恰如“公轉”,公轉角速度 Ω就是振盪的角頻率(圖1)。圖2是公轉的軸心軌跡。當軸的轉速較低時,振盪頻率約為軸轉速的一半,並隨轉速提高而增加,稱為半速渦動。當軸轉速超過臨界轉速的 2倍時,振盪頻率接近臨界轉速,且不隨軸轉速的變化而改變,稱為共振振盪。油(氣)膜共振振盪的振幅較大,常導致汽輪機、離心壓縮機等高速旋轉機械發生重大事故。高速轉子開始出現油(氣)膜共振振盪的轉速稱為失穩轉速。失穩轉速的計算是滑動軸承動態效能計算的主要問題。轉子的工作轉速必須低於失穩轉速。高速輕載的流體動壓軸承最容易出現油(氣)膜振盪。防止油(氣)膜振盪的措施有:提高轉子的臨界轉速;減小軸承寬度,以提高軸承單位投影面積上的載荷,增大偏心率;改變軸承間隙;改變潤滑劑的粘度;採用多楔滑動軸承或可傾瓦塊軸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