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

[拼音]:baichideng

[英文]:incandescent lamp

將燈絲通電加熱到白熾狀態,利用熱輻射發出可見光的電光源。

簡史

19世紀後半葉,人們開始試製用電流加熱真空中燈絲的白熾電燈泡。1879年,美國的T.A.愛迪生製成了碳化纖維(即碳絲)白熾燈,率先將電光源送入家庭。1907年,A.賈斯脫髮明拉制鎢絲,製成鎢絲白熾燈。隨後不久,美國的I.朗繆爾發明螺旋鎢絲,並在玻殼內充入惰性氣體氮,以抑制鎢絲的蒸發;1915年發展到充入氬氮混合氣。1912年,日本的三浦順一為使燈絲和氣體的接觸面儘量減小,將鎢絲從單螺旋發展成雙螺旋,發光效率有很大提高。1935年,法國的A.克洛德在燈泡內充入氪氣、氙氣,進一步提高了發光效率。1959年,美國在白熾燈的基礎上發展了體積和光衰極小的滷鎢燈。白熾燈的發展史是提高燈泡發光效率的歷史。

白熾燈生產的效率也提高得很快。80年代,普通白熾燈高速生產線的產量已達8000只/小時,並已採用計算機進行質量控制。

結構

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熾燈,其結構和部件不盡相同。普通白熾燈泡(見圖)的主要部件是玻殼和燈絲。

玻殼

一般用透明玻璃製成。為避免燈絲眩光,對玻殼可進行內塗覆或磨砂處理,以形成光的漫反射。透明玻璃燈泡的數量則已逐漸減少。為加強某一方向的發光強度,還在玻殼上蒸塗鋁反射層。一些特殊用途的燈泡採用彩色玻璃。

燈絲

又稱白熾體。是燈泡的發光體,常用鎢製成單螺旋絲或雙螺旋絲。鎢絲由芯柱上的鉬絲支架支撐,兩端與導絲連線。為安全起見,高電壓充氣白熾燈外導絲還接有保險絲。為提高燈絲的發光效率,燈泡內的空氣通過芯柱內的排氣管抽出,或是抽真空後再充進需要的惰性氣體。

燈絲有如下基本要求:

(1)熔點溫度高。燈絲的熔點溫度高則燈泡的放光效率也高。

(2)蒸發速率小。一般燈絲的壽命隨蒸發速率減小而延長。此外,蒸發還會引起玻殼內部汙染而吸收可見光,減少光通量。

(3)輻射選擇性好。燈絲應能使大部分能量在可見光區域內輻射。

(4)機械加工效能好。燈絲材料用機械方法拉制成合格的細絲並能繞製成螺旋狀。

(5)在高溫下能充分定型。螺旋燈絲在高溫工作時由於本身重量出現下垂變形,會造成燈絲各段的溫度不勻,影響壽命。應儘量避免這種變形。

(6)有較大的電阻率。鎢的上述效能較其他材料的好,因此在白熾燈中已普遍採用。鎢的熔點為3680±20K,此時發光效率可達52lm/W。白熾燈中鎢絲的實際工作溫度為2800~3000K。為了提高鎢絲的堅韌性,防止在高溫時變形,通常在鎢絲中加入微量氧化物,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鉀等。

燈絲的燒燬

鎢有正的電阻特性,一般白熾燈燈絲在工作時的熱電阻是室溫時的10~13倍。所以,在燈泡每次啟點的瞬間,鎢絲的電流較大,容易燒燬。燈絲燒燬的另一個原因是燈絲區域性區段可產生“熱點”。產生區域性熱點的原因有以下4種:

(1)由於鎢絲區域性區段直徑減縮;

(2)鎢絲中的新增劑鉀產生的微小鉀泡在高溫下聚合成大的鉀泡;

(3)燈泡中的殘餘氣體(如H2O、O2、CO2等)與鎢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揮發性的鎢化物,使鎢絲區域性區段直徑減縮。

(4)鎢段區域性螺距過密。以上情況會使鎢絲區域性區段電阻增加,溫度升高,形成熱點。熱點反過來又導致鎢的蒸發加快,使該區段電阻和溫度進一步增大,從而加快了鎢絲的燒燬過程。這種惡性迴圈稱為熱點效應。此外,在鎢絲的生產、拉制和繞制螺旋過程中,任何雜質或不均勻都可導致燈絲燒燬。

燈泡設計和壽命

燈泡的設計主要有3種方法:

(1)設計新燈泡時,使用建立在白熾燈內部能量平衡上的統一公式。

(2)修正燈泡引數時,使用外推公式。

(3)在實際生產中,常使用經驗公式。

設計燈泡時,應保證其能承受比額定值高15%的瞬時電壓而不致燒燬;在額定電壓下燃點時,其平均壽命不低於1000小時;壽終時,個別燈泡的光通不應低於初始光通的72%。

壽命是燈泡的一項基本引數,一般分為全壽命和有效壽命,以小時計。從燈泡開始點燃直到燒燬為止,各段使用壽命的迭加稱為全壽命。在燈泡工作過程中,玻殼內壁逐漸覆蓋一層暗黑薄層,光通逐漸衰減,從燈泡開始使用到衰減至一定值時,這段實際使用時間稱為有效壽命。白熾燈的各項壽命引數和電源電壓波動的關係是:

式中a、b、c、d 為特性指數,隨燈泡的型別而異。

用途

白熾燈的光效雖低,但光色和集光效能好,易於大量生產、成本低、使用方便。因此,它始終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電光源。除作普通照明燈外,還可作航空、車輛、船舶用燈,醫療衛生、儀器、訊號指示燈,舞臺、放映、照相用燈,紅外線加熱,礦用、農用、集魚和測光標準燈等。車輛用燈中汽車和拖拉機燈泡用得最多,有的是雙絲燈泡(遠光、近光),也有與反光罩整體結合的,電源電壓一般有6V和12V兩種,光強從3燭光到50燭光。目前很多型別的白熾燈已向滷鎢燈發展。

發展趨勢

白熾燈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研製節能型燈泡。對普通白熾燈而言,若輸入能量為100%,則輻射在可見光區域的能量為7.1~10%(其中人眼感受到的為2~4%),輻射在不可見區域的為72~86.4%,被導線和支架以熱形式傳出的為6.5%,充氣燈泡中被氣體傳出的能量為11.5%。白熾燈和滷鎢燈等熱輻射光源可能達到的極限能量轉換髮光效率是14%,而現有的白熾燈距這一限度還很遠。

由於白熾燈使用量大,每提高1%的發光效率都有巨大的節能意義。提高白熾燈的效率可循兩條途徑:

(1)提高燈絲的工作溫度。

(2)減少能量損耗。已設計使用的充氪白熾燈可節電 8~10%而不犧牲光輸出或壽命。但純氪不能使用,須加氮成為混合氣。充入氪、氮混合氣也有利於玻殼的小型化。另一種正在試驗研究中的白熾燈是採用塗層二氧化鈦-銀-二氧化鈦(TiO2-Ag-TiO2)等作為熱反射膜,以反射紅外輻射、透見光,它可得到與普通白熾燈相同的光輸出而節能高達30%。

參考文章

廚房中宜用白熾燈常識雞舍人工光照,是白熾燈好還是日光燈好雞白熾燈(或滷鎢燈)的效率低,為什麼還用?太陽能及光電建築照明設計中可採用白熾燈的工作場所有哪些?電氣技術第一隻白熾燈是由誰發明的?太陽能及光電建築照明設計中可採用白熾燈的工作場所?電氣技術什麼是白熾燈?白熾燈有什麼特點太陽能及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