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渣

[拼音]:qun

[英文]:skirt

圍穿於下體的服裝。廣義上包括連衣裙、襯裙(見內衣)、腰裙(見服飾件)。

裙自古以來就通行世界。如原始人的草裙、樹葉裙、獸皮裙,古埃及人的麻布透明筒狀裙,克里特島人的鐘形裙,古希臘人的褶裙,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的羊毛圍裙,古印度雅利安人的紗麗裙。中國先秦時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魏晉南北朝時期時興直襟式長裙,並有單裙(襯裙)、復裙(外裙)之別。隋唐以後,女子盛行上襦下裙,裙的品種、款式日趨多姿多彩。歷代著名的裙有夾纈花羅裙、單絲花籠裙、石榴裙、翠霞裙、隱花裙、百鳥翎裙、雙蝶裙、鬱金裙、月華裙、鳳尾裙、彈墨裙、魚鱗百褶裙、彩繡馬面裙等。至近代,世界各國的裙不盡相同,並互相借鑑,使裙的品種日益豐富。

裙一般由裙腰和裙體構成,有的只有裙體而無裙腰。按裙腰在腰節線的位置區分,有中腰裙、低腰裙、高腰裙;按裙長區分,有長裙(裙襬至脛中以下)、中裙(裙襬至膝以下、脛中以上)、短裙(裙襬至膝以上)和超短裙(裙襬僅及大腿中部);按裙體外形輪廓區分,大致可分為統裙、斜裙、纏繞裙三大類。

統裙

從裙腰開始自然垂落的筒狀或管狀裙。又稱筒裙、直裙、直統裙。常見的有旗袍裙、西裝裙(見圖)、夾克裙、圍裹裙等。

旗袍裙

左右側縫開衩。因造型與旗袍中腰以下部分相同而得名。多選用絲綢、絲絨、錦緞、羊毛絨等面料裁製。

西裝裙

通常採用收顙、打褶等方法使裙體合身。因與西裝上衣配套穿著而得名。多選用呢、絨、化纖混紡織物和針織面料裁製。

夾克裙

注重拼縫裝飾,在縫合處緝明線,有橫插袋或明貼袋,後裙襬開衩或前中縫開門,也可採用暗褶。因與夾克衫的裝飾特點相近而得名。多以堅固呢、小帆布等比較厚實的面料裁製。

圍裹裙

從裙腰至擺開口的裙片,通常在前身交疊,以紐帶系合。因圍裹式穿著而得名。面料不限。也可不用紐帶,圍裹下體後將餘幅塞入裙腰。

斜裙

由腰部至下襬斜向展開呈“A”字形的裙。多用棉布、絲綢、薄呢料和化纖織物等裁製。按裙型構成可分為單片斜裙和多片斜裙。單片斜裙又稱圓臺裙,是將一塊幅寬與長度等同的面料,在中央挖剪出腰圍洞的裙,宜選用軟薄面料裁製。多片斜裙由兩片以上的扇形面料縱向拼接構成。通常以片數命名,有兩片斜裙、四片斜裙、十六片斜裙等。常見的品種有鐘形裙、喇叭裙、超短裙、褶裙和節裙等(見圖)。

鐘形裙

外形似鐘的裙。腰部常以褶飾使裙體蓬起,內加襯裡或亞麻布質的襯裙。

喇叭裙

裙體上部與人體腰臀緊密貼附,由臀線斜向下展開,形似喇叭狀。

超短裙

又稱迷你裙(mini)。長度僅至大腿中部,具有梯型輪廓的斜裙。由英國女裝設計師M.匡特推出,成為時裝流行。宜選用針織、皮革、仿皮革等面料裁製。

褶裙

有定型褶的裙。通常採用可塑性高的面料,加熱壓出褶形。有百褶裙、褶襉裙等。百褶裙的裙體為等寬一邊倒的明褶和暗褶。褶襉裙通常在臀圍以上部位為收攏緝縫的襉,臀圍線以下為燙出的活褶。褶襉裙的褶襉一般比百褶裙寬,並富於變化。

節裙

又稱塔裙。裙體以多層次的橫向多片剪接,外形如塔狀。通常為曳地長裙,每節裙片抽碎褶,產生波浪效果。19世紀初盛行於歐洲皇室,多穿用於隆重的社交場合。現已將節裙改短,便於日常穿著。

纏繞裙

用布料纏繞軀幹和腿部,用立體裁剪法裁製的裙。因纏繞方法不一,裙式也多種多樣。纏繞裙常作為晚禮服,當人體動作時,裙體縐褶的光影效果給人以韻律美感。

參考文章

本廠為什麼規定女同志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進入崗位?製鹽水草缸觀賞魚一黑裙水產/漁業裙襬指數概述股票基金裙襬指數例項股票基金崩龍族統裙的由來衣著打扮木牆裙的施工基本程式及驗收要求居家/裝修七十老母穿花裙保健養生蘇格蘭男裙的由來衣著打扮統裙的由來衣著打扮裙子的由來衣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