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感器

[拼音]:jisuanji fuzhu zhizao

[英文]: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利用電子計算機的高速處理和大容量儲存功能輔助產品生產製造的技術,英文縮寫CAM。廣義地說,計算機輔助製造是指一切由計算機直接或間接控制的產品生產製造過程。

採用計算機輔助製造技術,可以改善對產品設計和品種多變的適應能力,促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加工速度和生產自動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競爭能力。

CAM系統

這類系統依自動化的程度分為四種類型。

(1)計算機生產過程監督計算機對加工部件進行檢測,當發現加工量偏離預定值時,計算機及時提醒操作人員採取相應的校正措施。計算機只起監督作用,人工實現調節作用。這是一種較低階的控制形式。

(2)直接數字控制用以代替生產調節迴路中傳統的模擬量控制部件,採用分時取樣資料的方法,完成對模擬模擬控制單元操作的計算,再用計算得到的值迴圈調節各個生產迴路。因此,一臺計算機可控制多個生產迴路。這種控制與加工過程直接聯絡。完成的控制動作有:給出最佳處理操作順序,選擇刀具的型別和規格,開啟或關閉冷卻液閥,選擇適當的進刀量和速度,調整機器的其他有關引數。

(3)計算機管理控制控制整個加工過程,使某些全域性效能達到最佳,如產品成本、利潤、成品率等。

(4)間接控制為管理生產活動提供有關資料和資訊,如對新產品的成本估計,確定加工計劃,編制加工工藝流程清單和工時定額,實行生產和庫存控制,編制材料計劃,控制生產線平衡等。

應用

計算機輔助製造已廣泛應用於飛機、汽車、機械製造業以及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製造業。應用領域包括:

(1)機械產品的零件加工、部件組裝、整機裝配、驗收、包裝入庫、自動倉庫控制和管理。

(2)電子產品的元器件老煉、測試、篩選,元器件自動插入印刷電路板,波峰焊接,裝置板、機箱佈線的自動繞接,部件、整件和整機的自動測試。

(3)各種機電產品的成品檢驗、質量控制。

70年代後期,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製造逐漸結合為一體,用自動處理的方法實現從設計資料到加工資料的轉換和傳輸。計算機輔助製造只有同計算機輔助設計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最有效地發揮計算機的功能,從而獲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