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

[拼音]:dixia guangai

[英文]:subsurface irrigation

將灌溉水引入田面以下一定深度,通過土壤毛細管作用,溼潤根區土壤,以供作物生長需要。這種灌溉方式亦稱滲灌,適用於上層土壤具有良好毛細管特性,而下層土壤透水性弱的地區,但不適用於土壤鹽鹼化的地區。

地下灌溉系統一般由輸水部分和田間灌水部分組成。輸水部分可採用渠道或管道與水源連線。田間灌水部分為埋設於田面以下的滲水管網,灌溉時水沿管壁的孔眼滲出,經土壤滲吸擴散,進入根層。暗管的滲水強度應和土壤滲吸效能相適應,一般為每米管長每小時滲出水量5~20L,強度過小則灌水慢,過大則增加向深層的滲漏,浪費水量。常用瓦管、礫石混凝土管、塑料管和鼠道(土洞)等作為滲水暗管,其中塑料管容易控制灌水強度,便於埋設施工。灌溉水從管壁的孔眼滲出後,既因土壤毛管吸滲作用向四周擴散,又因重力作用向下流動。在大田作物中,一般要求向下流動而滲漏到根層以下的水量不超過20%,向上擴散的溼潤鋒線應接近地表,水平方向則要使相鄰兩管的擴散溼潤圈相互搭接(見圖)。管道埋深一般採用40~50cm,間距一般控制在100~150cm以內。每條滲水暗管的長度,所用管徑大小,供水水頭大小等,要根據灌水強度要求和農田坡降而定,以能滿足田塊首尾滲水均勻為準。

暗管滲灌能減少地面蒸發水量,保持土壤疏鬆狀態,改善土壤通氣和養分狀況,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比用明渠在田面灌水,還有節省佔地,便於田間作業等優點。但因需要埋設很密的管道,工程造價高,在中國仍處於小面積試用階段。一些地方實踐證明,以灌溉果樹等經濟作物效益較好。有的地方,通過較密較深的田間溝渠,使灌溉水由溝渠向旁側和向上方浸潤根層土壤,或通過使底層土壤水分飽和再向上潤溼根層土壤。因它使灌溉水從地面以下進入根層,也屬於地下灌溉。在某些地下水位高又有漬澇威脅的地區,還有排灌兩用的地下灌溉系統。灌溉時,通過溝渠和田間暗管,抬高地下水位,利用土壤毛細管作用進行浸潤灌溉。多雨時通過暗管和溝渠將田間多餘水分排走,並降低田間地下水位。這種系統的暗管埋設深度、間距和管孔透水強度均較大。這種設施在美國東南濱海平原地區已有十餘年的執行歷史,中國江蘇及上海市近年來也在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