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表

[拼音]:xianwei hunningtu

[英文]: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纖維和水泥基料(水泥石、砂漿或混凝土)組成的複合材料的統稱。水泥石、砂漿與混凝土的主要缺點是:抗拉強度低、極限延伸率小、性脆,加入抗拉強度高、極限延伸率大、抗鹼性好的纖維,可以克服這些缺點。所用纖維按其材料性質可分為:

(1)金屬纖維。如鋼纖維、不鏽鋼纖維。

(2)無機纖維。主要有天然礦物纖維(溫石棉、青石棉、鐵石棉等)和人造礦物纖維(抗鹼玻璃纖維及抗鹼礦棉等碳纖維)。

(3)有機纖維。主要有合成纖維(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尼龍、芳族聚醯亞胺等)和植物纖維(西沙爾麻、龍舌蘭等)。

配製用纖維效能

主要效能見表。

纖維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製造纖維混凝土主要使用具有一定長徑比(即纖維的長度與直徑的比值)的短纖維。但有時也使用長纖維(如玻璃纖維無捻粗紗、聚丙烯纖化薄膜)或纖維製品(如玻璃纖維網格布、玻璃纖維氈)。纖維在纖維混凝土中的主要作用,在於限制在外力作用下水泥基料中裂縫的擴充套件。在受荷(拉、彎)初期,水泥基料與纖維共同承受外力,而前者是外力的主要承受者;當基料發生開裂後,橫跨裂縫的纖維成為外力的主要承受者。若纖維的體積摻量大於某一臨界值,整個複合材料可繼續承受較高的荷載併產生較大的變形,直到纖維被拉斷或纖維從基料中被撥出,以致複合材料破壞。與普通混凝土相比,纖維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拉與抗彎極限強度,尤以韌性提高的幅度為大。

石棉水泥

一種典型的纖維混凝土,廣泛用於製造某些薄壁的建築製品(見石棉)。

玻璃纖維水泥

玻璃纖維與水泥砂漿的複合材料。配製這類複合材料時,應採用抗鹼玻璃纖維。這種玻璃纖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鋯,其抗鹼能力顯著優於普通玻璃纖維。所用水泥基料的鹼度應儘可能低。若使用普通玻璃纖維,則必須經過抗鹼性材料的被覆處理。製備玻璃纖維水泥,可採用噴吹法,即將玻璃纖維無捻粗紗切短至一定長度,與水泥漿同時噴吹至模型上,再繼之以真空脫水;也可用切短的玻璃纖維與水泥砂漿預先拌合後,再用灌築、加壓、擠出等方法成型;若採用長纖維或網格布時,則用抹漿法成型。採用噴吹脫水法的玻璃纖維水泥,其纖維的體積摻量可達6%,與未增強的水泥砂漿相比,其28天抗拉極限強度可提高2~3倍,抗彎極限強度可提高3~4倍,韌性可提高15~20倍。玻璃纖維在水泥基料中的長期耐久性尚有待進一步積累資料,故此種材料在80年代主要用於製作外牆掛板、陽臺欄板、永久性模板等非承重構件。

鋼纖維混凝土

鋼纖維與水泥砂漿或混凝土的複合材料。所用鋼纖維有截面呈圓形或矩形的長直纖維和多種異形鋼纖維。纖維的長徑比一般為50~100,纖維的體積摻量一般為1~2%。製備鋼纖維混凝土可將鋼纖維與混凝土混合後,再經振搗、離心、擠出等法成型,也可採用噴射法成型。當配料合適並摻有適宜的高效減水劑時,則可製成泵送鋼纖維混凝土。用普通混凝土的製造方法制成的鋼纖維混凝土與素混凝土相比,其抗拉極限強度可提高30~50%,抗彎極限強度可提高50~150%,韌性可提高10~50倍。鋼纖維混凝土主要用於橋面、路面、飛機跑道的面層,巷道與隧道的襯砌,巖坡穩定、水工建築以及抗震、抗爆等工程。

聚丙烯纖維混凝土

聚丙烯單絲、膜裂纖維或纖化薄膜與水泥砂漿或混凝土製成的複合材料。膜裂纖維切短至40~50毫米與混凝土混合,纖維的體積摻量一般不超過0.5%。此種纖維混凝土的抗衝擊性好,主要用於製造樁帽及加固河岸等。

參考文章

鋼纖維混凝土在水處理構築物中的應用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