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開學經典語錄 適合當座右銘

[拼音]:dieshui

[英文]:drop

使上游渠道(或水庫、排水區)水流自由跌落到下游渠道(或河、溝、庫、塘)的連線建築物。普遍用於落差集中處,也常作為渠道上的排洪、退水及洩水建築物。

根據落差大小,跌水可做成單級跌水(見圖)或多級跌水。單級跌水用於落差較小的情況,一般不超過5m,通常由五部分組成。

(1)進口連線段:為上游渠道與控制缺口間的連線部分。常用形式有扭曲面、八字牆等。

(2)控制缺口:是控制上游渠道水位流量的咽喉,也稱控制堰口。常見缺口斷面形式有矩形、梯形等。矩形缺口只能在通過設計流量時使缺口處水位與渠道水位相近,而在其他流量時,上游渠道將產生壅水或降水現象。梯形缺口較能適應上游渠道水位流量關係的變化,在實際中廣泛採用。為了減小上游水面降落段長度,也可將缺口底部抬高做成抬堰式缺口。渠道底寬和流量較大時,可佈置成多缺口。有時在控制缺口處設定閘門,以調節上游渠道水位。

(3)跌水牆:用以承受牆後填土的壓力,有豎直式及傾斜式兩種。在結構上跌水牆應與控制缺口連結成整體。

(4)消力池:用於消除水流因落差產生的動能。其平面佈置有擴散和等寬兩種形式。橫斷面有矩形、梯形、複合斷面形。

(5)出口連線整流段:其作用是調整出池水流,使它平穩地流入下游渠道。

當落差大於5m時,採用多級跌水較為經濟合理。多級跌水的組成與單級跌水相似。但中間幾級的結構佈置稍有不同,上一級消力池末端段即是下一級跌水進口段的上游控制缺口。多級跌水的分級數目和各級落差大小,應根據地形、地基、工程量、建築材料、施工條件及管理運用等綜合比較確定。一般各級跌水均採用相同的跌差與佈置。跌水設計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上游平順進流和下游充分消能。

參考書目

李崇智等編著:《跌水與陡坡》,第2版,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8。

參考文章

跌水曝氣系統在汙水處理工藝上的運用前景探討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