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壓機械

[拼音]:zhongguo qianxin gongye

[英文]:lead and zinc industry in China

中國的鉛鋅資源豐富,全國已經探明的鉛礦儲量,僅次於美國和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已經超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一位。鉛鋅礦床主要分佈在雲南、甘肅、廣東、湖南等省。中國鉛鋅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商代(公元前16~11世紀)中期已開始用鉛(見冶金史)。近代中國鉛鋅的開採始於湖南常寧、雲南會澤、四川會理(原西康省)、遼寧楊家杖子等地,但採選、冶煉裝備落後。1930年湖南水口山煉鉛廠開始投產。40年代初瀋陽冶煉廠搞過一個年產 250噸的溼法煉鋅試驗廠,後來也未試驗成功。到40年代末期,這些廠礦遭嚴重破壞,僅有遼寧瀋陽冶煉廠和處理廢雜鉛的幾個小型企業進行半機械化生產。當時的鉛鋅礦山更為薄弱,只有遼寧的青城子、岫巖、桓仁,吉林的天寶山等礦進行小規模開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力勘探鉛鋅礦產資源,改建擴建了原有鉛鋅企業,新建了一批鉛鋅礦山和冶煉廠。50年代,在恢復鉛鋅生產的基礎上,用鉛燒結機代替燒結鍋、鋅流態化焙燒代替多膛爐焙燒,並採用了溼法煉鋅工藝,成功地恢復了遼寧葫蘆島豎罐煉鋅生產,還採用流態化焙燒煙氣生產出了硫酸。60年代建設了株洲大型鉛鋅冶煉廠。70年代根據本國資源特點又建成了密閉鼓風爐煉鉛鋅的工廠,並先後在湖南、雲南、廣東、廣西、甘肅等地新建和擴建了一批鉛鋅礦山。目前鉛鋅企業規模較大的有廣東凡口、韶關,湖南桃林、株洲、水口山、黃沙坪,遼寧瀋陽、葫蘆島,甘肅白銀等礦和冶煉廠。中國鉛鋅工業生產有火法和溼法兩種工藝。鉛、鋅產品除金屬錠外,還可加工成板、管、棒材、鋅粉、鋅餅以及化合物等。鉛鋅生產裝備水平、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也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鉛鋅產量有大幅度增長,全國1982年產量同1952年相比,鉛增長22倍,鋅增長27倍。(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