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

[拼音]:yulei rengong fanzhi

[英文]: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fish

根據魚類自然繁殖習性,在人為條件下控制魚類發育、成熟、產卵和孵化的方法。魚類人工繁殖可穩定而大量地提供養殖用種苗,為水產養殖的持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沿革

中國早在2400多年前已記述了將成熟的雌雄鯉魚配對、注入新水並投放魚巢以促使鯉繁殖的方法,這是人類最早採用的魚類人工繁殖方法。1842年法國採成熟鱒的精、卵進行溼法人工授精、孵化取得初步成功。1859年俄國改用幹法人工授精,提高了受精率。1934年巴西用魚類腦下垂體提取液對一些魚類催產獲得成功。此後注射催情劑促使魚類繁殖的生理方法逐漸被應用於生產。1958年中國鍾麟等在池塘中首次培育出成熟的鰱、鱅親魚,並以注射鯉魚腦下垂體提取液和輔以適宜的生態條件刺激,取得鰱、鱅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此後,中國又使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和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作為催情劑,取得較好效果。目前在生產上已廣泛採用人工繁殖的主要魚類有中國和印度的一些鯉科魚類以及虹鱒、閃光鱘、真鯛、牙鮃、等。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魚類人工繁殖在理論、技術和催情劑的種類上都有了較大的發展。

原理

魚類自然繁殖是在水溫、水流、溶氧、光照、水位的變化,以及性引誘和卵的附著物等外界條件制約下進行的。當這些生態條件綜合而又適度地刺激性腺發育良好的親魚感覺器官(如側線、面板、視覺、聽覺和嗅覺等)的感覺細胞時,魚即產生衝動,並通過神經纖維傳入中樞神經,刺激下丘腦並使之相應地分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由該激素通過微血管進入腦下垂體後,促使腦垂體間葉分泌促性腺激素,又通過血液進入性腺,卵細胞即發生顯著變化,如卵黃粒融合呈半透明狀態、細胞核和細胞質出現極化現象、核膜溶解、染色體進行兩次成熟分裂等。在卵母細胞的成熟變化過程中,濾泡膜便破裂並進行排卵和產卵;雄魚的精液量顯著增加,並出現性行為。

由於池塘等小水體對某些魚類缺乏相應的繁殖生態條件,不能適度地刺激親魚的下丘腦分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從而不能促使親魚的垂體分泌一定濃度的促性腺激素,使親魚自然產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領就在於將催情劑(如魚的腦下垂體抽提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注入魚體,達到誘導親魚發情、產卵或排精的目的。

方法

按親魚是來源於天然水域或人工培育,可分為半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前者受捕撈水域和季節的限制性大,生產不穩定。後者從親魚培育至魚苗孵出都在人工控制下進行,可就地按計劃大量生產魚苗。促使親魚成熟、產卵的方法一般可分為生態法、生理法和生態生理結合法。生態法是在魚類繁殖的適溫季節內,選擇成熟的親魚進行雌雄配對,滿足其產卵的生態條件,使親魚自行繁殖或進行人工採卵和授精。此法多用於對產卵生態條件要求較低的魚類,如鯉、鯽、非鯽和虹鱒等。生理法是在繁殖季節對某些無法滿足其成熟產卵生態條件、而性腺發育良好的親魚注射催情劑,一般能促使其性腺成熟、產卵和排精,適用於草魚、青魚、鰱、鱅等中國鯉科養殖魚類、印度鯉科魚類、閃光鱘和等。生理生態法是將生態法和生理法結合運用,既注射催情劑又提供合適的生態條件,效果最好。

中國鯉科養殖魚類的繁殖一般採用全人工繁殖生理生態法,整個過程分親魚培育、催情、受精和孵化4個環節。

親魚培育

是將達到性成熟年齡的親魚培育至性腺發育成熟的過程。魚類的成熟年齡因種類和所處緯度而異。如長江流域雌草魚成熟年齡為5~6齡,雌鰱為3~4齡,雌鱅為4~5齡,雌青魚為6~7齡。上述幾種魚在珠江流域一般早1齡成熟;在黑龍江流域一般遲1齡成熟;雄魚則比雌魚早熟 1齡。草魚、青魚、鰱、鱅、鯪等達到性成熟年齡後,卵母細胞在秋冬一般是處於卵黃開始積累時期(即性腺發育Ⅱ~Ⅲ期),成熟係數(

×100)3~6%。翌年早春,卵母細胞進入大生長期,迅速地積累大量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成熟係數可達14~22%。這一階段的性腺發育要求充分提供適口而營養豐富的餌料。培育草魚親魚宜以投喂青飼料為主,如各種水草和旱草,輔以顆粒餌料、麥芽、谷芽、豆餅等;培育青魚宜投喂螺螄、蜆或顆粒飼料;培育鰱、鱅、鯪等則以施肥繁殖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為主,並投喂適量的粉狀餌料如米糠、麥麩、穀粉等。在進行人工繁殖前約1個月。應適當減少投餌和施肥量,並每日衝注新水4~6次,促使其性腺進一步發育。親魚放養密度通常為每畝200千克左右。中國採用上述方法,親魚的成熟率一般可達85%以上。

性腺發育良好的雌魚在外形上腹部膨大、下腹鬆軟、洩殖孔紅潤,可選作催情用魚;雄魚當輕壓其下腹部時有入水即散開的乳白色精液流出,方可選用。雄性草魚、青魚和鯪等在繁殖期的副性徵是在胸鰭上出現生有細胞衍生物的追星,撫摸有粗糙感。雄鰱胸鰭前幾根鰭條則出現骨質的櫛齒,以手撫摸,有刺手感。雄鱅胸鰭前面幾根鰭條上緣生成向後傾斜的骨質鋒口,用手撫摸,有割手感。

催情

對卵巢處於Ⅳ期末的親魚須注射催情劑促其發情、產卵。常用的催情劑有鯉魚垂體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生產上通常與腦垂體混合使用,效果亦佳。單獨使用這種激素則對草魚、青魚和鯪催情效果不明顯或無效。此外,適宜的生態條件如水質清新、溶氧量高、水溫適宜、微流水和雌雄配對等,對促使親魚正常發情產卵也有良好作用。

授精

有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之分。

自然受精是催情後的親魚於產卵池中自行產卵、排精,完成受精作用。隨後,待卵子吸水膨大、卵膜增厚時,即可開始收集受精卵,或使受精卵從產卵池自動流入孵化環道。採用這個方法親魚受傷少,操作時勞動強度小,卵的質量也較好。

人工授精是在親魚發情高潮將要產卵時,進行採卵、採精,使成熟精、卵在盛器內完成受精作用。對產粘性卵的鯉、鯽、團頭魴等魚類,應事先在盛器內放入魚巢,使卵粘附在巢上;或用去粘方法,如將受精卵浸於泥漿水中,徐徐攪拌10~15分鐘,最後洗去泥漿水。中國主要的鯉科養殖魚類的卵和精子在淡水中的壽命很短,如絕大部分成熟鱅卵的受精孔在接觸淡水後約90秒鐘即封閉而失去受精能力;精子進入淡水後的運動時間,一般僅20餘秒,在0.5%濃度的生理鹽水中,激烈活動時間約2分鐘,此後即失去受精能力。因此人工授精應迅速進行。

孵化

將受精卵置於孵化環道、孵化桶等工具中進行。孵化環道圓形,一般分單環和雙環兩種,池底設若干個鴨嘴形噴嘴,噴出的水流與池底平行。孵化桶似錐形,水從桶底進入後噴向上方,從口部溢位。二者均形成迴圈不息的微流水,具有溶氧量高、容卵量大(每立方米放卵120~150萬粒)、孵化率高、勞動強度低和管理方便等優點。不同魚類的孵化時間和要求的水溫不一。草魚、青魚、鰱、鱅等孵化適溫是22~28℃,孵化時間為18~25小時。虹鱒的孵化適溫為6~13℃,孵化時間為25~60天。劍水蚤、小蝦、小雜魚和蝌蚪等對魚類胚胎為害較大,故孵化用水應經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