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卷葉蛾

[拼音]:tai

[英文]: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 鯖科(Scombridae)鮐屬。又名鮐巴魚、青佔。太平洋西部諸海中主要經濟魚類。

形態

體稍側扁。尾柄細短,截面近圓形。尾鰭基部左右側各具 2條隆起脊。脂眼瞼發達。上、下頜各有細牙1行。體被細小圓鱗,胸鰭基部鱗片較體側者大。側線完全,波狀。側線鱗210~220枚。背鰭2個,第1背鰭具9~10鰭棘;第2背鰭及臀鰭後方各有5個遊離小鰭。胸鰭和腹鰭短小,兩鰭間具一小鱗突。尾鰭深叉形。背部的深藍色不規則斑紋向下擴充套件達側線以下,側線下有一列藍褐色圓斑。有鰾。(見彩圖)

近似種狹頭鮐(Pneumatophorus tapeinocephalus),見於濟州島東部、 東海中南部和臺灣海峽。 又稱圓鮐、胡麻鮐。體較圓筒形。側線鱗在 200以內(185~195),第 1背鰭具11~12鰭棘,側線下方有一行不規則的小黑斑。體背側的不規則斑紋不擴充套件至側線下方,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另一近似種大西洋鯖(Scomber scombrus)分佈於北大西洋兩岸近海。又稱鯖。無鰾,胸鰭基部的鱗片不比體側的大。為歐洲各國漁業物件,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分佈和洄游

鮐主要分佈於菲律賓、 中國、朝鮮、日本和蘇聯遠東廣大太平洋西部水域。太平洋東部的阿拉斯加灣和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灣沿岸水域,大西洋、巴西沿岸、加勒比海、非洲西南岸、地中海等水域也有發現。

太平洋西部鮐魚有若干個地方群系:

(1)在日本海南部、對馬海峽和東海北部越冬的魚群,每年4月間沿日本海東西兩岸沿10℃等溫線向北開始生殖洄游。日本海東部的魚群,6、7月間到達韃靼海峽。日本海西部(即朝鮮東岸)的魚群於 6月初到達蘇聯大彼得灣。朝鮮南端和日本九州沿海的魚群則沿日本東岸北遊,少數可達千島群島。秋季水溫下降,魚群逐漸南歸越冬場。

(2)在黃海南部及東海的北、中部越冬的魚群,4~5月間在北上途中分 4路向中國沿岸作生殖洄游,其中兩路到山東半島以南和海州灣,一路到煙臺外海,另一路遊向黃海西北部海洋島一帶。到黃海北部的一部分魚群在 7月間南下至朝鮮半島西南海域,部分經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部分結成小群分佈於長山列島附近,晚秋陸續南下越冬場。

(3)在東海中、南部彭佳嶼附近越冬的魚群,春季隨黑潮暖流向北移動,4~5月間分數路向福建閩江口附近、浙江南麂、北麂、披山、大陳、魚山等近海作生殖洄游。6月魚群抵長江口海礁漁場。11月後冷空氣南下,水溫下降,魚群向南、向外進行越冬洄游。12月後返回越冬場。

(4)在臺灣海峽南部越冬的魚群 3月上旬順臺灣暖流西側40米等深線北上,經廈門、崇武、平潭近海向閩東及浙江中南部近海移動。3月中旬至5月上旬魚群在東引、北礵、台山等島嶼外側及浙江中南部近海產卵,然後分散北上,7~9月在長江口以南海區索餌,秋後沿原路返回越冬場。

(5)南海北部鮐魚不作遠距離洄游,部分魚群只在生殖季節由深海向閩南臺灣淺灘、珠江口外海及清瀾外海近岸移動,生殖期較長(2~7月),產卵後分散索餌。

太平洋西部鮐魚的產卵場大小有19處,以煙臺和威海外海比較集中。此外,海洋島、海礁附近、台山東引外海、閩東沿岸至彭佳嶼一帶、閩南臺灣淺灘以及海南島清瀾近海也有它的產卵場。在南海北部粵東、珠江口的產卵期為1~3月。福建近海的產卵期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東海北部和黃海為5~7月。

生物學特性

鮐為暖水性大洋中上層叢集洄游性魚類。游泳力強,遇敵害、風暴及障礙物時,常機敏地迅速潛游。春、夏時多活動於溫躍層以上; 7~10月索餌期間魚群常處在20~50米水層,冬季移向100~150米深處越冬。適溫範圍為10~20℃,最適水溫為17~19℃。有趨光性,夜間趨光性更強。有晝夜垂直移動現象,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早晨、黃昏或陰霧細雨天氣悶熱時,常結群起浮。食性廣,主要攝食浮游甲殼動物和魚類,也食頭足類、毛顎類、多毛類和缽水母等。攝食強度的季節變化明顯。餌料的類別和構成因不同海區而異。開始產卵時產卵場的平均水溫在12℃左右,盛期時為13~17℃,鹽度一般為32~34。鮐的繁殖力相當高,懷卵量為25萬~263萬粒,隨體重、體長和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鮐屬性細胞分次成熟的排卵型別,在一個生殖季節中至少排卵 3次。產卵時間在半夜至黎明或傍晚至半夜。卵浮性、球形、透明無色,卵膜薄,卵徑0.95~1.25毫米,單油球,主要分佈在表層至以下10米的水層中,以表層的卵數最多。受精卵發育迅速,在水溫20℃時約52小時孵化。初孵仔魚全長僅3毫米左右,當年魚就可長至200毫米,重100克。以2~3齡的生長速度最快。 最大的年齡可達10齡。最大個體叉長達600毫米,重約1.9千克。性成熟年齡一般為3~4齡。

捕撈和利用

主要漁場有海洋島漁場(包括朝鮮平安北道漁場),煙、威漁場,連、青、石漁場(包括海州灣、青島外海和石島漁場),大沙和沙外漁場以及東海近海漁場(包括魚山、舟山、長江口漁場)等。閩東、彭佳嶼、釣魚島、閩南臺灣淺灘漁場和海南島清瀾外海銅鼓-港北漁場是燈光圍網漁場。其他鮐漁場還有朝鮮咸鏡北道和蘇聯大彼得灣漁場,日本西岸的能登、佐渡、山陰外海和北海道一帶的漁場,以及日本東岸四國、九州外海和駿河灣、相模灘等。可用燈光圍網進行捕撈,一般月出前和日沒後燈誘效果較好,滿月時漁獲較少。夏、秋季鮐魚結成大群在水面活動時,可根據魚群的形狀、色澤等相當準確地估計魚群的大小。此外也可用大拉網、流網、風網、大圍繒和流刺網,以及用沙丁魚、烏賊為釣餌的延繩釣捕撈。鮐的主要生產國有日本、蘇聯、中國、朝鮮等。

鮐肉結實。多鮮銷、鹽漬和制罐。魚肉內的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為組胺,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一般在18~24小時可自愈。醃製品如儲存不良,短期內即氧化變質。〖HT〗s

參考文章

將鮐魚、馬鮫魚和金槍魚混放在一起,你能從外形特徵上很快區分這動物黃髮鮐背造句素材將鮐魚、馬鮫魚和金槍魚混放在一起,你能從外形特徵上很快區分這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