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桉葉

藥材名稱:橙子皮

名稱出處:《嘉祐本草》

概況

異名:橙皮(《王禎農書》)。

基源:為芸香科柑桔屬植物香橙的果皮。

原植物:香橙Citrus junos Tanaka,又名蜜橙、糖橙(江蘇洞庭東西山)。

歷史:橙子皮一名最早見於《嘉祐本草》,謂:“橙子皮味苦,辛溫,作醬醋,香美,散腸胃惡氣,消食,去胃中浮風氣”。《王禎農書》謂:“……皮甚香,厚而皺……,今人取橙皮合湯,香味殊美。”

餘項參見“橙子”條。

藥性

性味:苦、辛,溫。 ①《食療本草》:“溫。” ②《隨息居飲食譜》:“甘、辛。”

功效:化痰,利膈,消食,止嘔,解酒。

主治:①《食療本草》:“去噁心胃風,取其皮和鹽貯之。” ②《開寶本草》:“散腸胃惡氣,消食,去胃中浮風氣。” ③《隨息居飲食譜》:“止嘔醒胃,殺魚蟹毒。”

用法用量:內服:鹽醃、糖漬或搗餅研末。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香橙湯(《楊氏家藏方》)治飲酒過多,能寬中、快氣、消酒:橙子1500g(破去核,連皮切片),生薑150g(去皮切片,焙乾)。上味於淨砂盆內爛研如泥,入炙甘草末60g,檀香末15g,並搜和捏作餅,焙乾為細末,每服3g,入少許鹽,沸湯點服。 ②香橙餅(《隨息居飲食譜》)用於生津舒鬱,闢臭解醒,化濁痰,御嵐瘴,調和肝胃,定痛止嘔;橙皮1000g(切片),白沙糖120g,烏梅肉60g。同研爛,入甘草末30g,檀香末15g,搗成小餅,收幹藏之。湯瀹代茶或噙化。 ③橙香餅(《飲膳正要》)治脘腹脹痛,食慾不振,頭目昏眩:新橙皮30g(焙,去白),沉香、白檀、縮砂、白豆蔻仁各15g,蓽澄茄、南硼砂(別研)各9g,龍腦(別研)、麝香(別研)各6g。上藥為細末,甘草膏和劑印餅。每用1餅,徐徐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