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歸根

藥材名稱:大草蔻

名稱出處:《常用中草藥手冊》

概況

異名:玉桃(《植物名實圖考》),大豆蔻、草蔻、草豆蔻(《常用中草藥手冊》),土砂仁(貴州)。

基源:為姜科山姜屬植物豔山姜的種子。山姜屬全世界約250種;中國約46種、2變種。

原植物:豔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 et Smith[Alpinia speciosa K.Schum;Alpinia nutans Rosc.;Languas speciosa(Wendl.)Small]

歷史:本種始見於《植物名實圖考》,謂:“玉桃,葉似芭蕉,抽長莖,開花成串,花苞如小綠桃,花開露瓣,如黃蝴蝶花稍大。偶一有之,故人罕見。《花鏡》有地湧金蓮,差相彷彿。”又據其附圖,當為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2~3m。葉片披針形,長30~60cm,寬5~10cm,頂端漸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頭,基部漸狹,邊緣具短柔毛,兩面均無毛;葉柄長1~1.5cm;葉舌長5~10mm,外被毛。圓錐花序呈總狀花序式,下垂,長達30cm,花序軸紫紅色,被絨毛,分枝極短,在每1分枝上有花1~2(3)朵;小苞片橢圓形,長3~3.5cm,白色,頂端粉紅色,蕾時包裹著花,無毛;小花梗極短;花萼近鐘形,長約2cm,白色,頂粉紅色,一側開裂,頂端又齒裂;花冠管較花萼為短,裂片長圓形,長約3cm,後方的一枚較大,乳白色,頂端粉紅色;側生退化雄蕊鑽形,長約2mm,脣瓣匙狀寬卵形,長4~6cm,頂端皺波狀,黃色而有紫紅色紋彩;雄蕊長約2.5cm;子房被金黃色粗毛;腺體長約2.5cm。蒴果卵圓形,直徑約2cm,被稀疏的粗毛,具顯露的條紋,頂端常冠以宿萼,熟時硃紅色。種子有稜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2分冊.87頁.圖版27)

生境與分佈:常見栽培。分佈於中國東南部至西南部。熱帶亞洲廣佈。

生藥

採集:7~8月採收種子,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油中有α-蒎烯、β-蒎烯、檜烯(Sabinene)、對傘花烴(pCymene)、樟腦、龍腦、萜品烯醇-4(Terpinene-4-ol)、α-松油醇(α-Terpineol)、乙酸龍腦酯(Borneol acetate)、α-

烯(α-Copaene)、β-欖香烯(β-Elemene)、反式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γ-衣蘭油烯(γ-Murolene)、β-庫畢烯(β-Cubenene)、β-愈瘡木烯(β-Guaiene)、γ-畢澄茄烯(γ-Cadinene)、δ-畢澄茄烯[1]。另種含棕櫚酸[2]。

參考文獻

[1] 中藥通報 1987;12(2):36 。


[2]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