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

藥材名稱:天茄子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刺天茄(《滇南本草》),小鬧楊、小顛茄(《生草藥性備要》),金鈕頭(《嶺南採藥錄》),勒矮瓜(《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茄科茄屬植物紫花茄的根及全草。茄屬全世界約2000種,中國約39種,14變種。

原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S.chinense Dun.),又名五宅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載:滇、黔山坡皆有之,長條叢蔓,細刺甚利。葉長有缺,微似茄葉,然無定形。花亦似茄,尖瓣黃蕊,粉、紫、淡白,新舊相同,花罷,結圓實,大者如彈,熟紅,久則褪黃。自春及冬,花實不斷。”考上述形態及附圖,為本種。

形態:小灌木,高1~1.5m,全株密生星狀絨毛,並生有基部寬扁的彎形皮刺。葉互生,葉片卵形,長5~11cm,寬3~9cm,葉端鈍尖,葉基心形或截形,5~7深裂或波狀圓,兩表面具星狀絨毛,脈上生皮刺;葉柄長2~4cm。蠍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長3~6cm;花梗散生短刺,長1~1.5cm;花萼杯狀,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藍紫色,輻狀,徑約2cm,5深裂。漿果球形,熟時橙黃色,徑約1cm,宿萼向外反折,有針刺。全年開花結果。(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723頁.圖5400)

生境與分佈:生於原野草地及山坡上。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印度、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也產。

化學性質

果實含生物鹼,黃酮甙、酚類、氨基酸及有機酸。

其所含生物鹼有龍葵鹼(Solanine)0.1%,系甾體生物鹼甙,水解後生成龍葵胺(Solamdine);還有澳州茄胺(Solasodine)[1]、澳州茄鹼(Solasonine)、澳州茄邊鹼(Solamargine)[2]。 還含有薯蕷皁甙元(Diosgenin)、β-谷甾醇。種子含脂肪油。葉含龍葵鹼0.02%。莖含少量澳州茄胺、β-谷甾醇、薯蕷皁甙元。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97 。


[2] CA 1980;92:5511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