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汗草

藥材名稱:單葉吳萸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異名:烘浪碗(《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單葉吳萸的樹葉。

原植物:單葉吳萸Evodia simplicifolia Ridley

形態:灌木或喬木。枝灰色或紫褐色,渾圓,當年生枝上部有時略有稜起,皮孔不顯,無毛。葉對生,單生複葉,紙質;葉柄長0.7~3.5cm,無毛;葉片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5cm,寬3~5cm或更大,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葉緣淺波狀。聚傘花序,腋生;雌花序長1.5~3cm,有花6~10朵,花軸被稀疏的短柔毛;苞片細小,三角形或鑽形,被短柔毛;花基4數;萼片4深裂,大小不等,長約1mm,廣卵形,外被短柔毛,邊緣被短睫毛;花瓣白色,通常2片略寬,長圓形,長約2mm;退化雄蕊4,長約1.5mm,花絲鑽形,基部增寬,花葯卵狀橢圓形;子房扁球形,無毛,花柱圓柱形,柱頭頭狀。成熟心皮3~4,花瓣及萼片常宿存,外果皮薄革質;種子卵珠形,長約4mm,藍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熟期6~7月。(圖見植物分類學報6卷.1期.圖21)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海拔1000m上下的林中或溪溝兩岸。產於雲南南部。

藥性

性味:苦,涼。

功效:清熱散結,祛風除溼。

主治:風溼性關節炎,關節腫痛,頸淋巴結炎,腮腺炎,胃潰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