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麵葉根

藥材名稱:太白巖黃芪

名稱出處:《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概況

基源:為豆科巖黃芪屬植物太白巖黃芪的根。巖黃芪屬全世界約100種,中國約25種。

原植物:太白巖黃芪Hedysarum taipeicum(Hand.-Mazz.)K.T Fu,[Hedysarum vicioides Turcz.var.taipeicum(Hand.-Mazz.)K.T Fu]又名紅芪、綿芪、太白黃芪(《秦嶺植物誌》)。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40~80cm,莖叢生,具縱溝紋,嫩時被貼伏毛,後漸脫落。羽狀複葉,長6~12cm;小葉13~27,卵狀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1~3cm,寬0.5~0.9cm,先端鈍圓,有突尖頭,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至少沿中脈被貼伏柔毛;小葉柄長約1cm,被柔毛;托葉紅褐色,長達2cm,上部分離,近基部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6~8cm,花10~40,被疏毛或近無毛;總花梗長2~5cm;苞片狹卵形至披針形,長達1mm;萼斜鐘形,長0.5~0.8cm,外面被疏毛或近無毛,內面被柔毛,萼齒三角狀錐形,下萼齒長於萼筒,上萼齒長為萼筒1/2;花冠淡黃白色,旗瓣倒卵形,長1.3~1.5cm,先端凹,翼瓣較龍骨瓣短,爪與耳等長,龍骨瓣長1.6~2cm;子房無毛,具短柄。莢果兩側略膨脹,3~5節,無毛,具網脈,有狹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圖見《秦嶺植物誌》,第1卷,第3冊.圖5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0~3300m的山樑草地及谷坡石隙中。分佈於陝西。

藥性

功效:與黃芪類同。

主治:《全國中草藥彙編》:“與黃芪類同,在陝西地區代黃芪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