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莖

藥材名稱:大花益母草

名稱出處:《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概況

異名:白花益母草(《杭州藥用植物志》),鏨菜(藥學學報)。

基源:為脣形科益母草屬植物大花益母草的全草。

原植物: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Leonurus japoni cus Miq.)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密生纖細鬚根。莖直立,高60~120cm,四稜形,被貼生短而硬的倒向糙伏毛。葉形變化大,最下部莖生葉心狀圓形,長7~12cm,寬6~9cm,3裂,裂片上常有深缺刻;莖中部葉通常卵圓形;花序上的苞葉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邊緣具不等大的鋸齒、深裂或近全緣。輪傘花序腋生,具8~12花,多數遠離而成穗狀;小苞片刺芒狀,被糙梗毛;花萼萼齒具長刺狀尖頭,長達1cm;花冠淡紅色或紅紫色,長2.5~2.8cm,冠筒長達花冠之半,內面近基部1/3處具近水平向的鱗狀毛環,近下脣片處具鱗狀毛;雄蕊4,均延伸至上脣片之下:花柱絲狀,頂端2淺裂;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稜形,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9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m以下草坡上及灌叢中。分佈於遼寧、吉林、河北北部。原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由花和葉中分得新結構型別二萜化合物:夏至草醇(Marrubiastrol)、醛基夏至草內酯(Aldehyomarrubialactone)與去甲基夏至草酮(Demethylmarrubiaketone)。

參考文獻

Chem Ber 1978;111(6):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