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仔樹

藥材名稱:鉛丹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黃丹(陶弘景),丹粉(《唐本草》),紅丹(《續本事方》),朱粉(《綱目》),東丹(《現代實用中藥》),朱丹、鉛黃(《藥材學》)。

基源:鉛丹系用鉛經加工製成的四氧化三鉛。

歷史:鉛丹最早記載於《本經》。《別錄》載:“鉛丹生於鉛,……”。寇宗奭謂:“鉛丹化鉛而成。”均表明了是用鉛製成。”李時珍引獨孤滔丹房鏡源雲:“炒鉛丹法:用鉛一斤,土硫黃十兩,消石一兩。熔鉛成汁,下醋點之,滾沸時下硫一塊,少傾下消少許,沸定再點醋,依前下少許消、黃,待為末,則成丹矣。”其原理是將鉛生成醋酸鉛,再與硫作用成硫化鉛,然後氧化成鉛丹,消石是加強氧化作用。此古代製法現在有的地方仍在應用。但現今多將鉛利用空氣氧化製成。天然產者較少。

產地 河南、廣東、福建、湖南、雲南。

生藥

鑑別

性狀:鉛丹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粉末。不透明;土狀光澤。手捻之細膩,並染指。氣味皆微。

理化:①取鉛丹少許,置試管中,加熱鹽酸後,有氯氣產生,使碘化鉀澱粉試紙變色;並生成白色氯化鉛沉澱。 ②取鉛丹少許,加稀硝酸,使其溶解;於溶液中加鉻酸鉀試液,生成黃色沉澱。此沉澱遇2N氫氧化銨試液或2N稀硝酸試液,沉澱均不溶解;遇2N氫氧化鈉試液,沉澱即溶解。

加工炮製:①古代法研細水飛,候幹用厚紙盛鍋內炒熱取起,地上候冷,又炒又冷,如此9次,去盡鉛氣,又研如塵聽用。 ②鉛丹系將金屬鉛加工成小塊,置於鐵鍋中,加熱,以鐵鏟不斷翻動,利用空氣中的氧,使鉛充分氧化,即得二氧化鉛及部分三氧化鉛。將塊狀的二氧化鉛放於石臼中,搗碎研末,倒入缸中,加入清水,不斷攪拌,漂洗,把粗細粉分開,反覆多次,即可全部製成細粉。取細粉,倒入鐵鍋中,繼續加熱,不斷翻動,使之繼續氧化,即得四氧化三鉛(鉛丹)。

貯藏:置乾燥處,防潮結成塊。

化學性質

主含四氧化三鉛(Pb3O4)或一氧化鉛和過氧化鉛(2PbO·PbO2)。理論上PbO2為34.9%,但實際上優質品為23%~25%,其極限甚廣闊,即PbO2為5%~34%。鉛丹的紅色頗不相同,但與Pb3O4含量則無甚關係[1,2]。

參考文獻

[1] Thorpe’s Dic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vol.7.4ed.,1948∶217。


[2] 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