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殼

藥材名稱:水傷藥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水疔藥、血經草(貴州)。

基源: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腺藥珍珠菜的全草。

原植物:腺藥珍珠菜Lysimachia stenosepala Hemsl.,又名狹萼珍珠菜(《中藥大辭典》)。

形態:多年生草本,全體光滑無毛。莖直立,高30~65cm,有稜,基部淺紅黃色,常有分枝。葉對生,在莖上部常互生,葉片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4~10cm,寬0.8~4cm,先端尖,基部漸狹,邊緣微呈皺波狀,兩面近邊緣處有暗紫色或黑色腺點或短腺條,無柄或具短柄。總狀花序頂生,花疏;苞片線狀披針形;花梗長2~7mm;花萼長約5mm,5裂,分裂幾達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成鑽形;花冠白色,鍾狀,長6~8mm,5裂,基部合生部分長約2mm,裂片倒卵狀長圓形或匙形,寬1.5~2mm,先端圓鈍;雄蕊5,約與花冠等長、花絲貼生於花冠裂片的中下部;花柱細長、長達5mm。蒴果球形,直徑約3mm,不規則開裂。種子多數,光滑,稍具邊緣。花期5~6月,果期7~9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528頁,1076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50~2500m的山谷林緣、溪邊和山坡草地溼潤處。分佈於陝西、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藥性

性味:苦、酸、澀,平。

功效:行氣破血,消腫解毒。

主治:經閉,勞傷,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燉肉吃,10~30g。 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貴州民間藥物》:“治經期頭暈,小腹疼痛:水傷藥15g,小血藤9g,藍布正12g。煎水兌酒服。”

單方應用:《貴州民間藥物》:“治紅腫疔瘡:水傷藥搗爛外敷患處。”

食療:《貴州民間藥物》:“治經閉:水傷藥30g,燉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