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葉石斛

藥材名稱:落地生根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土三七、葉生根(《植物名實圖考》),葉爆芽(《陸川本草》),傷藥(《南寧市藥物志》),打不死、葉生根(《廣西中藥志》),槍刀草(《泉州本草》),槍刀葉(福建),接骨丹(雲南)。

基源:為景天科落地生根屬植物落地生根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L.f.)Oken(Crassula pinnata L.f.)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土三七條下所載:“土三七,生廣西。莖、葉似景天而不甚高,厚葉,有汁無紋,周圍有圓齒。伏日拔置赫曦中,經月不槁,無花實。摘葉種之即生,亦名葉生根,畏寒,經霜即腐。”按其記載及附圖實為本種。

形態:多年生肉質草本,植株高40~150cm。莖直立,具節,下面灰色,稍呈木質化,上部紫紅色。單葉或羽狀複葉,複葉有小葉3~5,小葉片質厚而多漿,橢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0cm,寬3~6cm,兩端圓鈍,邊緣具鈍圓齒,圓齒底部易生芽,落地後即成一新植物;小葉柄紫色,長2~4cm,基部寬扁,半抱莖。圓錐花序頂生,長10~40cm,花下垂,花萼圓筒狀,紙質,長2.5~4cm。花冠淡紅色或紫紅色,高腳碟狀,長達5cm,基部稍膨大,向上成管狀,裂片4,卵狀披針形;雄蕊8,2輪,花絲基部與花冠管合生;雄蕊4。蓇葖果4枚,包於花萼及花冠內。種子多數,細小。花期2~5月,果期3~6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76頁.圖1881)

生境與分佈:多栽培供觀賞,亦見逸生於岩石上或村旁。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根或全草。

化學性質

葉含異枸櫞酸(Isocitic acid)、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丙酮酸、草乙酸、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乙醛酸、乳酸、草酸及順式烏頭酸(cis-Aconitic acid);尚含槲皮素-3-雙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diarabinoside)、紫雲英甙、對香豆素酸、咖啡酸、阿魏酸及紫丁香酸等[1]、α-及β-香樹脂醇、谷甾醇等[2]。

從落地生根首次分得布沙迪甙元1,3,5-原乙酸酯(Bersaldegenin 1,3,5-orthoacetate)(1)[3]。從全草分得新化合物落地生根素A(Bryophyllin A)(2)及已知物布沙迪甙元3-乙酸酯[4]。從全植物水提取物中分得新化合物落地生根素B(Bryophyllin B)(3),從水提氯仿分配中分得落地生根毒素C(Bryotoxin C),即落地生根素A[5]。上述4種化合物均有抗癌活性。從全植物還分得抗變態反應的化合物3-O-α-L-阿拉伯吡喃糖(1→2)-α-L-鼠李吡喃糖基槲皮素[6]。

從鮮葉中分得落地生根醇(Bryophyllol)、落地生根酮(Bryophollone)、落地生根烯酮(Bryo-phollenone)、落地生根諾醇(Bryophynol)、24-乙基-25-羥基膽甾醇、18α-齊墩果烷和4-蒲公英甾醇[7]。

從地上部分得(24R)-豆甾-5,25-二烯-3β-醇(24-表頳桐甾醇、24-Epiclerosterol),(24R)-5α-豆甾-7,25-二烯-3β-醇、5α-豆甾-24-烯-3β-醇、25-甲基-5α-麥角甾-24(28)-烯-3β-醇,這是第1次報道從高等植物分得24-烷基-△25-甾醇的C-24-差向異構體[8]。

全草含金屬元素有:Ca(最高)、Fe、Mn(最低)、Mg、K、Na和Zn[9]。

參考文獻

[1]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中冊.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7;382。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2323。


[3] 上海醫科大學學報 1992;19(3):206。


[4] Chem Pharm Bull 1988;36(4):1615。


[5] J Nat Prod 1989;52(5):1071。


[6] CA 1986;105:178423q。


[7] Phytochemistry 1989;28(9):2433。


[8] CA 1991;115:275736h。


[9] CA 1992;116:23188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