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鈴子

藥材名稱:烏藨連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概況

異名:烏泡連、山羊臭、如意草、母犁頭菜(《貴州民間藥物》)。

基源: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萱的全草。

原植物:萱Viola vaginata Maxim.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15cm。根狀莖粗大,徑達1cm;地上莖短縮,花期尚有匍匐枝生長。葉叢生,具長柄;葉片廣心形,長2.5~5cm,先端尖,基部彎缺,邊緣有鈍鋸齒,無毛,花後葉稍增大,常呈腎狀心形;托葉分離,卵形或倒卵形,有褐色細脈。花從基部葉叢中抽出,單生,大形,白色或淡紫色;花萼5,披針形或矩圓形,附屬器短,截形而有疏齒;花瓣5,距囊狀長約1mm。蒴果橢圓形,長約1.5cm,無毛,有褐色腺點。花期4~5月,果期6~7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917頁 圖3563)

生境與分佈:生於路邊、林下、溪旁溼潤草坡和石上。分佈於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部。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後採收,除去雜質及泥沙,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者置乾燥處,防黴。

藥性

性味:微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乳癰,腫毒,刀傷,咳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②《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浸酒。外用:搗爛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貴州民間藥物》:“治乳房紅腫硬痛:烏泡連、黃瓜香、攔路虎適量。搗爛拌酒糟或酒炒熱外敷。” ②《貴州民間藥物》:“治無名腫毒:烏泡連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