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黃柏莖葉

藥材名稱:垂果南芥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誌》

概況

基源:為十字花科南芥屬植物垂果南芥的果實及種子。南芥屬全世界有100餘種;中國有21種,8變種。

原植物: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A.ambigua auct.non DC),又名扁擔蒿、垂果南芥菜(四川),野白菜(內蒙古),岡妥巴(藏名),文吉格日-哈木白(蒙名)。

形態:二年生草本,植株高20~130cm。莖直立,具細縱稜,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密被硬單毛及2~3叉毛。葉互生,莖下部葉長橢圓形或寬披針形,長3~10cm,寬1.5~4.5cm,頂端漸尖,邊緣具淺齒或全緣,基部漸狹,具柄,柄長約1cm;莖上部葉長圓狀卵形或狹長橢圓形,較基部者略小,頂端漸尖,邊緣具牙齒,鋸齒或全緣,基部下延成耳形、心形或箭形,半抱莖,表面及背面有叉狀毛和單硬毛。總狀花序頂生,有花10~15朵;萼片4,直立,狹長圓形或橢圓形,長2~3mm,背面有白色單毛;花瓣4,白色,長匙形或倒披針形,長3.5~4.5mm,寬約3mm;雄蕊6,4長2短,花葯橢圓形,基著;具蜜腺。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3.5~4.5mm,花柱不顯。長角果線形,近扁平,長6~10cm,寬1~2mm,稍彎曲,下垂。種子每室1~2行,橢圓形而扁,直徑1.5~2mm,邊緣具環狀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藥用植物誌》.第9冊.4頁.401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0~3600m的山坡、林下、山谷、路邊、河岸及草地。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日本及歐洲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季採收果實,晒乾,酒炒。

藥性

性味:辛,平。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瘡癰腫毒,陰道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內蒙古中草藥》:“治陰道炎,陰道滴蟲:垂果南芥3g,荊芥3g,蔓荊子6g,益母草9g,玉竹9g,一支蒿6g。共研細末。每日1次,每次4.5g,煎湯服。”

單方應用:《內蒙古中草藥》:“治癰腫:垂果南芥適量,煎湯薰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