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枝藻

藥材名稱:黃練芽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黃楝頭、回味(《物理小識》),黃槤頭、藍香(《食物考》),黃連芽(《綱目拾遺》),黃鸝芽(《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漆樹科黃連木屬植物黃連木的葉芽。黃連木屬植物約10種;中國有3種,均供藥用。

原植物: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又名黃兒茶、黃連茶(《中國樹木分類學》)。

形態:落葉喬木,高達20m有餘;樹幹扭曲,樹皮暗褐色,呈鱗片狀剝落,幼枝灰棕色,具細小皮孔,疏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有小葉5~6對,葉軸具條紋,被微柔毛,葉柄上面平,被微柔毛;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或線狀披針形,長5~10cm,寬1.5~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沿中脈和側脈被捲曲微柔毛;或近無毛,側脈和細脈兩面實起;小葉柄長1~2mm。花單性異株,先花後葉,圓錐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緊密,長6~7cm,雌花序排列疏鬆,長15~20cm,均被微柔毛;花小,花梗長約1mm,被微柔毛;苞片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內凹,長約1.5~2mm,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睫毛;雄花:花被片2~4,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大小不等,長1~1.5mm,邊緣具睫毛;雄蕊3~5,花絲極短,長不到0.5mm,花葯長圓形,大,長約2mm;雌蕊缺;雌花:花被片7~9,大小不等,長0.7~1.5mm,寬0.5~0.7mm,外面2~4片遠較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外面被柔毛,邊緣具睫毛,裡面5片卵形或長圓形,外面無毛,邊緣具睫毛;不育雄蕊缺;子房球形,無毛,徑約0.5mm,花柱極短,柱頭3,厚,肉質,紅色,核果倒卵狀球形,略壓扁,徑約5mm,成熟時紫紅色,幹後具縱向細條紋,先端細尖。花果4月,果期11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45卷.1分冊.圖版28∶圖1-2)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40~3550m的石山林中。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及華北、西北。

化學性質

附 葉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間雙沒食子酸(m-Digallic acid)、槲皮甙(Quercitrin)、6-O-沒食子醯熊果甙(6-O-Galloylarbutin)、槲皮素-3-O-(6-沒食子醯)-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6-galloyl)-β-D-glucoside)[1]。

心材含非瑟酮(漆黃素、Fisetin)、黃顏木素(Fustin)、槲皮素、毒葉素(黃杉素、Taxifolin)、沒食子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2]。

參考文獻

[1] 中國中藥雜誌 1992;17(7):422。


[2] CA1967;67:5104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