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老鸛草

藥材名稱:紫藿香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澀藿香(雲南)。

基源:為柿樹科植物小葉柿的葉,果亦可入藥用。

原植物:小葉柿Diospyros mollifolia Rehd.et Wils.又名:烏木(雲南)。

形態:小喬木,高3~6m;幼枝密被鏽色塵狀短絨毛。葉紙質,長橢圓形。長卵形或卵形,長1.5~5cm,寬1~2cm,上部急尖或漸尖,頂端通常鈍圓,基部圓形或楔形,兩面有鏽色塵狀短絨毛。花單性,雄花多數成腋生聚傘花序,雌花單生白色;花萼被毛,深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急尖;花冠壺狀,長6~7mm,4~5裂;雄蕊16個。漿果卵形,直徑1.5cm,被貼伏的黃褐色短柔毛,後脫落;宿存的花萼被稠密的黃褐色短柔毛。(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303頁.圖456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0m以上的山地。分佈於雲南、四川。

藥性

性味:《全國中草藥彙編》:“辛、澀、微苦,平。”

功效:清熱,消炎,健脾胃。

主治:《全國中草藥彙編》:“小兒營養不良,慢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外治瘡,癤,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燙,10~15g。外用:乾鮮品適量煎水外洗或研粉麻油調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小兒營養不良,慢性腹瀉,小兒消化不良:紫藿香3~9g。水煎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瘡癤,燒燙傷:鮮紫藿香適量煎水外洗患處或研粉麻油調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