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千斤拔根

藥材名稱:黃疸樹

名稱出處:《江蘇藥材志》

概況

異名:刺黃連、土黃連(《廣西中藥志》),三顆針(《廣西中草藥》),鐵樹黃連(江西),土水蓮(浙江)。

基源:為小檗科小檗屬植物廬山小檗的莖和根。

原植物:廬山小檗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又名長葉小檗、土黃柏(《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落葉灌木,高約1~3.5m。莖多分枝,莖有細溝紋,並具針刺,刺通常不分叉,偶為三分叉,長1~2.5cm。葉簇生;倒披針形至匙形,葉基漸狹而呈柄狀,全長約4~8cm,寬約1.2~2.6cm,全緣,表面光滑。花序略成總狀,或近傘形,腋生;小苞片披針形;萼片6,兩輪,內輪3枚較大;花瓣6,橢圓狀倒卵形,長約23mm,較萼片略狹,內側基部具二蜜腺;雄蕊6,與花瓣對生,花葯呈2瓣裂;子房上位,花柱不明顯,柱頭扁平而大,胚珠1,直立。漿果矩圓形,長9mm,紅色,微有粉,無宿存花柱。(圖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769頁)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林下、溝邊。分佈於廣西、江西、江蘇、浙江等地。

生藥

採集:春、秋季挖取全株,剪除枝葉及細長,或削除部分栓皮,晒乾。藥材產於廣西、江蘇等地。

鑑別:莖類圓柱形,表面灰棕色,有溝紋,並有少數小形皮孔,上部多分枝,枝直徑3~5cm,灰棕至暗棕色,表面有明顯的縱稜數條,針刺較多,單個或2~3分叉。主根圓柱形,直徑達4~5cm或以上,根頭部留有莖基及芽,側根及支根扭曲狀,外表土黃色至灰棕色,栓皮易片狀脫落,露出棕黃色的皮部。莖枝及根的質地堅硬,斷面強纖維性,鮮黃色,莖及枝中央具髓,根無髓木部佔絕大部分。味極苦。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莖含小檗鹼、小檗胺、藥根鹼、異粉防己鹼、廬山小檗鹼(Berbervirine)[4];根皮含小檗鹼[1~3]。

參考文獻

[1] 植物分類學報 1974;12:383。


[2] 植物學報 1978;20:256。


[3]南京藥學院學報 1960;(5):1。


[4] J Nat Prod 1995;58(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