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百合

藥材名稱:薜荔

名稱出處:《本草拾遺》

概況

異名:木蓮藤(《日華子本草》),闢萼(《質問本草》),石壁蓮(《植物名匯》),爬牆虎、風不動(《中國藥用植物誌》),彭蜂藤(《福建民間草藥》),牆腳柱、紅牆套、煙筒丕(《閩東本草》),石龍藤(《中藥志》),常春藤(《廣西中藥志》),石壁藤、補血王、追骨風、爬巖風(《湖南藥物志》),田螺掩、爬山虎、大鼓藤(《廣東中藥》),石繃藤(《江西民間草藥驗方》),薜荔絡石藤、老鴉饅頭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粉藤、爬牆藤、牛屎藤(《江西草藥》),爬壁草、木隆谷、木隆冬、邦邦老虎藤(《上海常用中草藥》),班子藤、乒乓拋藤(《福建中草藥》),王不留行、涼粉果、爬山虎(《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桑科榕屬植物薜荔的莖葉。

原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F.repens Hort.Var.latchuensis Koidz.;F.stipulata Thunb.;Plagiostigma pumila Zucc.),又名泡樹、餅泡樹、木瓜藤、壁石虎、木壁蓮(中國樹木分類學)。

餘項參見“木饅頭”條。

生藥

採集:4~6月間採取帶葉的莖枝,晒乾,除去氣根。藥材主產於江蘇、浙江、山東。此外,貴州、江西、湖北、廣東、安徽亦產。

鑑別:乾燥莖枝呈圓柱形,細長而彎曲,直徑1~4mm。外表面棕褐色,常散生有攀援根或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韌或脆,折斷面黃色或黃褐色,髓部圓點狀,黃白色,偏於一側。莖枝上的葉互生,葉片橢圓形,先端鈍圓,通常卷折,棕綠色或黃褐色,革質。氣弱,味淡。

以莖細、均勻、帶葉者為佳。

藥理

附 薜荔果多糖416.6mg/kg ip或sc連續給藥10d,對多種小鼠移植性腫瘤的生長,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對淋巴肉瘤Ⅰ號腹水型及皮下型、網織細胞肉瘤腹水型及皮下型、肉瘤180的抑制作用較顯著[1]。薜荔果多糖25mg/kg sc,iv或ip給藥,對正常615系小鼠及荷瘤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有明顯的增多作用。與化療藥絲裂黴素、5-Fu合併使用時,較化療藥單獨使用能明顯增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的量。給藥14d,能顯著增加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力,合併放療藥使用,比單獨放療組的吞噬功能大為提高。10,25,62.5mg/kg對荷瘤小鼠、放療小鼠的外周白細胞也有顯著的提高作用[2]。

參考文獻

[1] 武漢醫學院學報 1977;(5):81。


[2] 武漢醫學院學報 19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