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桷皮

藥材名稱:東北雷公藤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基源:為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東北雷公藤的全株。雷公藤屬約4種,產於東亞,中國全產。

原植物:東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 Sprague et Takeda,又名黑蔓(《中國樹木分類學》)。

形態:藤狀灌木,高約2m。小枝具6稜,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cm;葉片寬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長5~15cm,寬3~9cm。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長10~20cm;花雜性,細小,綠白色,直徑約5mm,花盤淺杯狀,雄蕊著生於杯狀花盤的外緣;兩性花的子房有3裂的柱頭,在雄花中不育子房無分裂柱頭。蒴果長圓形,長達2cm,具3翅,翅寬而薄,邊緣常呈皺縮狀;種子1,長柱形。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林緣路邊。中國東北各地有分佈。日本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葉中含倍半萜聚酯類化合物,有:黑蔓素A,B,C-1,C-2,D-1,D-2,E,F-1,F-2,F-3,F-4(Triptofordin A,B,C-1,C-2,D-1,D-2,E,F-1,F-2,F-3,F-4)和生物鹼:黑蔓酯鹼(Regilidine)、黑蔓生物鹼A-1A-2(TriptofordinineA-1,A-2)。根中含二萜:山海棠素(Hypolide),三萜:雷公藤內酯甲、乙(wilqoreide A、B)、黑蔓酮酯甲(RegelinI)(1)、黑蔓酮酯乙,丙,丁(RgeglinⅡ,Ⅲ,D)、黑蔓醇酯甲、乙(RegelindiolA,B)[1]。此外還含Orthosphenic acid、Salasperrnic acid、3β-22a-二羥基△12齊墩果烯-29酸,3,24-二氧軟木三萜酮-29-酸(3,24,-Dioxo-friedelan-29-oic acid)、南蛇藤醇(Celaslrol)、雷酚內酯(Triptophenolide)和4種尚未命名的新的二萜醌化合物[2]。多糖中含有一種水溶性葡聚糖TRG-1,無機元素有Ba、Ca、Mg、Cu、Fe、En、Zn、Co、Se[3]。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0;21(4):251。


[2] 華東地區第七次天然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無錫.1987:14。


[3] 中國藥學會吉林分會、長春分會1986年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彙編,1987: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