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靨

藥材名稱:黃鯝魚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黃姑、黃骨魚(《綱目》),黃尾蜜鯝(《中藥大辭典》),黃姑子、黃尾刀、黃片、黃尾、黃板(《中國藥用動物志》)。

基源:為鯉科鯝屬動物黃尾鯝,藥用其肉。

原動物:黃尾鯝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形態:體長而側扁,腹部圓,在肛門前有一短而不明顯的腹稜。頭尖,吻圓鈍,口下位,成一橫裂,下頜有較發達的軟骨質邊緣。眼位於頭側近吻端。鰓耙47~51。下嚥齒3行,長而側扁。鱗片中等大,側線鱗62~68。背鰭Ⅲ7,起點距吻端較距尾基為近,最後一根不分枝鰭條為光滑的硬刺。臀鰭Ⅲ9~11。體背部黑灰色,腹部及體側下半部銀白色,在鰓蓋的後緣有一淺黃色的斑條。尾鰭分叉,呈顯著的黃色。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江河、湖泊等寬闊水域的中下層,主要以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類為食。多分佈於長江流域,甘肅、山西、河北、山東、海南及福建亦有。

藥性

性味:《綱目》:“甘,溫。”

功效:溫中止瀉。

主治:《中國藥用動物志》:“胃寒洩瀉。”

用法用量:內服:白汁煮飲,適量。

使用注意:《醫林纂要》:“多食令人發熱作渴。”

醫藥家論述

李時珍《綱目》:“黃鯝魚,生江湖中,小魚也。狀似白魚,而頭尾不昂,扁身細鱗,白色,闊不逾寸,長不近尺。可作鮓

,煎炙甚美。”“魚腸肥曰鯝,此魚腸腹多脂,漁人煉取黃油燃燈,甚鯹也。南人訛為黃姑,北人訛為黃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