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竹筍

藥材名稱:油茶根皮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長編》

概況

異名:楂(《農政全書》),梣木(《綱目拾遺》),油茶樹、茶子樹(《全國中草藥彙編》)。茶子樹(湖南),茶油樹(廣西),建茶(浙江)。

基源: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的根皮。

原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Thea oleifera(Lour.)Rehd.]

歷史:《農政全書》:“楂木生閩、廣、江、右山谷間,橡慄之屬也。其樹易成,材亦堅韌,實如橡斗,鬥無刺為異耳。鬥中函子,或一、或二、或三、四,甚似慄而殼甚薄,殼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慄,味甚苦而多膏油。江右閩廣人多用此油燃燈,甚明,勝於諸油,亦可食。楂在南中為利甚廣。”《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按楂即今油茶,花葉皆同,茶花惟結實如油桐,子無鬥無刺,非橡屬,《農政全書》誤以為櫧,足不至湘、楚、章、贛、目未見滿山如雪,叢樹成畦……”。根據描述,並觀《植物名實圖考》之圖,應為本種。近本種已載入《中國藥典1985年版》一部。

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樹皮黃褐色;嫩枝稍被毛。單葉、互生,革質;葉柄長6cm;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0cm,寬2~4cm,先端漸尖或短尖;邊緣有鋸齒,側脈不明顯。花白色,徑3~5cm,1~3朵腋生或頂生,無柄;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凹,外被疏毛;雄蕊多數,排成2輪,花絲基部成束;子房被毛,花柱分離,頂端短3裂。蒴果球形,徑2~3cm,被細毛,室背開裂。種子1~3枚,背圓腹扁,長約2.5cm。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56頁.圖3442)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灌叢中或栽培。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洗淨,晒乾。

化學性質

含油茶皁甙等成分。

參考文獻

中國有毒植物.科學出版社,198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