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絲藻

藥材名稱:千斤拔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土黃雞、金雞落地(《植物名實圖考》),透地龍、牛大力(《嶺南採藥錄》),土黃耆(《江西中醫藥》),大力黃(《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牛尾蕩(《南寧市藥物志》)。

基源:為豆科千斤拔屬植物蔓性千斤拔的根。

原植物:曼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1s Merr.et Rolfe[Moghania philippinensis(Merr.et Rolfe)Li],又名一條根(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鑽地風(雲南)。

歷史:《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千斤拔,產湖南嶽麓,江西南安亦有之。叢生,高二尺許,圓莖淡綠,節間微紅。附莖參差生小枝,一枝三葉,長几二寸,寬四、五分,面背淡綠,皺紋極細。夏間就莖發苞,攢密如球,開紫花。獨根,外黃內白,直韌無須,長至尺餘。俚醫以補氣血、助陽道,亦呼土黃雞;南安呼金雞落地,皆以其三葉下垂如雞距雲。”所述即本種。

形態:直立或蔓生半灌木,高1~2cm;嫩枝被短柔毛。小葉3,質厚,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0cm,寬2~3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鏽色貼伏柔毛。側生小葉基部偏斜,基出脈3條;葉柄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2~2.5cm,花密集;萼齒5,披針形,下面1萼齒較長,外面被白色長硬毛,具密集的腺點;花冠紫色,稍長於萼,旗瓣橢圓形,基部變狹,翼瓣具耳及爪,龍骨瓣無耳,有細爪;二體雄蕊(9+1);子房橢圓形,有毛。莢果長圓形,長0.7~0.8cm,被黃色短柔毛。種子2,圓球形,黑色。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或灌叢中。分佈於福建、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生藥

採集:秋後採挖,洗淨,切段,晒乾。藥材產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鑑別:根圓錐形,長15~30cm。根頭部較膨大;表面棕紅色,有明顯皮孔;皮部易剝落。商品多切成長約3~7cm的斜片。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呈菊花心。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蔓性千斤拔素C、D(Flemiphilippinin C,D)、5,7,3′,4′-四羥基-6,8-雙異戊烯基異黃酮、千斤拔素D(Flemichin D)、β-谷甾醇,羽扇豆醇及長鏈脂肪酸。

參考文獻

藥學學報 1991;2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