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霜

藥材名稱:山皁角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梗子、皁角(遼寧),皁角板、皁角刺(山東)。

基源:為豆科皂莢屬植物山皂莢的果實。皂莢屬全世界約16種;中國約6種、2變種。

原植物:山皂莢Gleditsia japonica Miq.(Fagara hornda Thunb.;Gleditsia koraiensis Nakai ex Mor.;Gleditsia melanacantha Tang et Wang),又名皁角樹、皂莢樹、懸刀樹、莢果樹、日本皂莢(《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歷史:本品收載於《全國中草藥彙編》。

形態: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25m。小枝紫褐色,脫皮後為灰綠色,微有稜,具皮孔,無毛,刺較扁而粗壯,紫褐色至棕黑色,通常分枝,長2~15,5cm。葉為一至二回羽狀複葉,長11~25cm;小葉3~10對,紙質至厚紙質,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7(9)cm,寬1~3(4)cm,二回羽狀複葉較小,先端圓鈍,微凹,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微偏斜,全緣或具波狀疏圓刺;上面被短柔毛或無毛,微粗糙,略有光澤,下面基部及中脈微被柔毛,老時脫落,網脈不明顯;小葉柄極短。花黃綠色,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長8~20cm;雌花序長5~16cm;雄花直徑5~6mm;花托長約1.5mm,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mm,兩面均被柔毛;花瓣4,橢圓形,長約2mm,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徑5~6mm;花托長約2mm;萼片及花瓣均為4~5,形狀同雄花,長約3cm,兩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無毛,花柱短,下彎,柱頭膨大,2裂;胚珠多數。莢果扭曲或鐮刀狀,扁平,長20~35cm,果瓣革質,深棕色至黑色,通常隆起,無毛,有光澤。種子多數,橢圓形,長9~10mm,寬5~7mm,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9卷.87頁.圖版29∶1-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00~1000m的向陽山坡、谷地、溪邊、路旁。分佈於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

藥性

性味:辛,溫。有小毒。

功效:祛痰,開竅。

主治:溼痰壅滯,胸悶咳喘,卒然昏迷,口噤不開,癲癇,痰多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g。

使用注意:虛弱者,孕婦及有咯血傾向者忌用。

臨床應用

《江蘇植物誌》謂:“種子、果莢可作祛痰劑及利尿劑。民間治療突然昏厥,(肢冷、吐沫、呼吸微弱)果莢衝開水搗爛,用頭髮拌其渣汁擦人體腦門、脈門及周身,直至甦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