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鵑梅

藥材名稱:稻槎菜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基源:為菊科稻槎菜屬植物稻槎菜的全草。稻槎菜屬全世界約9種,中國3種,其中1種入藥。

原植物:稻槎菜Lapsana apogonoides Maxim.

歷史:稻槎菜,首載於《救荒本草》:“生於稻田中,以獲稻而生,故名,似蒲公英葉,又似花芥菜葉,鋪地繁密,春時抽小葶,開花如蒲公英而小……。”《植物名實圖考》也有收載。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20cm。莖枝柔軟,無毛或幾無毛。基生葉有柄;葉片橢圓形、長匙形或長橢圓狀匙形,長4~10cm,寬1~2cm,大頭羽裂或幾全裂,頂裂片較大,卵形,側裂片3~4對,橢圓形,莖葉與基生葉同形且等樣分裂,但較小,全部葉質薄,無毛或幾無毛。頭狀花序小,在莖枝頂組成疏傘房狀圓錐花序,有纖細的花序梗;總苞橢圓形,長約5mm,總苞2層,外層的卵狀披針形,長約1mm,內層的橢圓狀披針形,長約4.5mm;全為舌狀花,兩性,結實,花冠黃色。瘦果橢圓狀披針形,扁,長3~4mm,上部收縮,頂端有2個緊貼邊緣兩側下垂而彎曲的長針刺;無冠毛。花果期4~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670頁.圖6753)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溝河邊,路旁或田間。分佈於中國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藥性

性味:全草:平,苦。 ①《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平。” ②《新華本草綱要》:“味苦,性平。”

功效:清熱涼血,消癰解毒。

主治:咽喉炎,痢疾,乳癰,麻疹不退。 ①《全國中草藥彙編》:“喉炎,痢疾下血,乳癰。” ②《新華本草綱要》:“咽喉炎,痢疾,乳癰,麻疹不退。”

用法用量:內服:水煎服或搗汁服,3~6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福建藥物志》:“治血痢:稻槎菜15~30g,水煎服。” ②《福建藥物志》:“治咽喉腫痛,乳腺炎:稻槎菜15g,水煎服。” ③《福建藥物志》:“治蛇傷:稻槎菜鮮全草適量,搗爛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