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實

藥材名稱:血芙蓉

名稱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概況

異名:血見愁(《生草藥性備要》),山藿香(四川峨眉、福建、廣東、廣西),野芝麻、蛇藥(雲南)。

基源:為脣形科香科科屬植物的全草。香科科屬全世界約100種;中國約18種、10變種,藥用的有4種。

原植物:血見愁Teucrium viscidum Bl.(Teucrium stoloniferum Roxb.),又名肺形草(福建)、皺面草、假紫蘇(廣東),苦藥草(廣西)。

歷史:本品始見於《生草藥性備要》。《嶺南採藥錄》載:“血見愁,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

形態: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cm,上部具短柔毛並夾有腺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cm,基部楔形至闊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兩面近無毛。假穗狀花序生於莖及短枝頂部,著生在莖上者由於下部有短的花枝因而呈圓錐花序狀,密被腺毛,由密集具2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披針形,全緣;花萼鐘形,長約2.8mm,寬約2.2mm,齒緣具緣毛,10脈,其中5副脈不甚明顯,萼齒5,卵狀三角形;花冠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長6.5~7.5mm,脣片與冠筒成大角度的鈍角,中裂片圓形,側裂片卵圓狀三角形;雄蕊前對與花冠等長;花盤盤狀,淺4裂。小堅果扁球形,長約1.3mm,黃棕色,腹面超過果長的1/2。花期7~9月(長江流域),6~11月(雲南南部)。(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5卷.第2分冊.33頁.圖版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20~1530m的山地林下溼潤處。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

生藥

採集:7~8月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者用置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5’S-(3-Furyl)-2R-methy1-2’-oxo-1,2,3,4,6,7,8,8a R-octahydronaphthalene-1-spiro-3R-(tetrahydrofuran)-5.4R-carbolactone(teucridin)[1,2]和Teucvin[3]。

參考文獻

[1] CA 1974;81:128071p。


[2] Tetrahedron 1975;31:841。


[3]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74;1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