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瘡

[拼音]:xuexichongweiyouxing piyan

[英文]:schistosome cercarial dermatitis

禽、畜類血吸蟲的尾蚴侵入人體面板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炎症。中國農民稱之為“鴨毑涎”、“鴨屎風”、“鴨怪”、“癢水病”;因常在水稻種植時發生,所以又稱“稻田皮炎”。在許多國家,常因在淡水湖或半鹹水海游泳後發生,故稱游泳癢,日本人稱湖岸病。在中國,從東北至廣東,從東部沿海至西南,水稻種植區均見本病。能引起本病的血吸蟲種類頗多,但在中國主要是寄生於鴨類的包氏毛畢吸蟲(Trichobilharzia paoi)和寄生於牛、羊的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 (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a) 的尾蚴。因人不是這些血吸蟲的適宜寄主,尾蚴鑽入面板後可於區域性組織內被殺滅,即使進入血流到肺部,也不能存活。尾蚴侵入後分泌的蛋白酶及尾蚴死亡後釋出的蛋白質和多糖均具抗原性,可產生變態反應而引起皮炎。

本病多發生於與水面接觸的面板部位,與尾蚴常在水面活動的習性有關。在稻田勞動時罹致的皮炎,主要發生於兩小腿、兩前臂及手背、足背等部位。面板與含有尾蚴的疫水接觸後,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即發生劇癢,繼而出現紅斑和較硬韌的丘疹,周圍有明顯的紅暈;嚴重者,丘疹擴大融合成風團塊,甚至形成水皰。然後,症狀逐漸消退,脫痂。因患部奇癢被搔破可繼發感染或糜爛。若反覆多次接觸疫水受尾蚴感染後,皮炎症狀也愈加嚴重。一般而言,禽類血吸蟲尾蚴引起的皮炎症狀較畜類血吸蟲尾蚴引起的更為明顯而劇烈。治療原則主要是止癢、抗過敏和防止繼發細菌感染。止癢藥可用複方爐甘石洗劑、薄荷酚洗劑等;重者加用抗組胺藥或其他鎮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