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拼音]:shaoxin

[英文]:heartburn

劍突或胸骨下的一種燒灼或發熱感。又稱胃灼熱。主要因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內刺激粘膜所致。多見於食管炎患者。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有三種保護機制防止胃內容物的反流和保護食管粘膜避免胃內容物的刺激:

(1)食管下端的括約肌在通常情況下呈關閉狀態而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實際上起屏障作用。

(2)繼發食管蠕動可以將反流到食管內的胃內容物重新排入胃內,使食管下端的括約肌關閉。

(3)鹼性唾液有中和酸性胃內容物的作用,以消除胃酸對食管粘膜的刺激。若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障礙或食管蠕動功能異常時,則酸性的胃內容物可反流到食管內,產生燒心症狀。

胃液、膽汁、胰液對食管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使食管的蠕動延緩,並使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張力減低,促使胃內容物的反流。若胃內容物損害食管粘膜上皮,其上皮細胞的脫落速度大於再生速度時,則發生食管炎及潰瘍,胃粘膜的敏感性增加,燒心症狀加重。幽門不全梗阻、胃粘膜脫垂、膈疝、潰瘍病等也常伴有燒心症狀。

單純的食管功能性紊亂也可有燒心。在進食過快、嚥下空氣過多、精神緊張時,也可出現燒心現象。

臨床表現

燒心多發生在飯後,尤其飽餐之後更易發生。吃甘薯、飲酒、喝熱咖啡和服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可以誘發或促使燒心症狀加重。嚴重時有疼痛感,不適感的區域可擴大到前胸、頸部,臥位或前躬位可使症狀加重。飲水或服用制酸藥物後可使症狀減輕或緩解,站立時症狀也可緩解或消失。

燒心常與反酸同時出現,多見於潰瘍病患者。

診斷及鑑別診斷

燒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需進一步檢查以尋找其病因。纖維內窺鏡檢查,可以確定有無食管炎、食管潰瘍以及胃十二指腸病變。食管裂孔疝在上消化道鋇餐造影時可以發現。

不典型的燒心有時需與心絞痛鑑別(見表),兩者皆可在飽餐之後出現胸骨下疼痛,心絞痛可以用心電圖、運動試驗以及必要時用冠狀動脈造影確診。口服亞硝酸類藥物可使心絞痛症狀迅速緩解。鹽酸滴定試驗(以0.1N鹽酸自胃管內滴入食管)時若出現燒心症狀或胸骨下痛,則為食管炎或食管潰瘍引起。

治療

抑制酸的藥物可緩解燒心症狀。

參考文章

白菜乾燒心病是如何發生的?蔬菜園藝怎樣防治乾燒心病?蔬菜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