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分析

[拼音]:feibuzhang

[英文]:atelectasis

一側、一葉或一段肺的氣體含量減少和體積縮小為肺不張。是多種胸部疾病引起的一種併發症。常見的原因是支氣管肺癌、支氣管內粘液阻塞等。

病因和分類

根據肺不張的原因和發病機理,將肺不張分為:

(1)氣道阻塞性肺不張,由於氣管內阻塞或氣管外壓迫使氣道受阻而致。在氣道阻塞後,阻塞遠端肺泡內的氣體被流經的血液吸收,造成肺泡氣體減少,肺體積縮小,形成肺不張,故又稱吸收性肺不張。氣管阻塞的部位可以在主支氣管,也可在少數小支氣管或細支氣管。常見的支氣管阻塞原因有支氣管肺癌、支氣管良性腫瘤、呼吸道內粘稠分泌物、粘液形成的栓子、支氣管特殊炎症性病變所致的支氣管狹窄與閉塞(如結核病等)、支氣管內異物、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氣道等。

(2)壓縮性肺不張,由於胸腔內氣體、液體或肺部腫瘤、肺大泡等使鄰近的肺組織受到壓迫。同時肺組織本身有彈性回縮作用使肺體積縮小、萎陷。這類肺不張氣體減少程度較輕,多為部分肺組織無氣。

(3)纖維性肺不張,肺組織纖維化使肺侷限的或普遍的體積變小。引起肺纖維化的原因,主要有肺結核(多引起侷限性纖維化)、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等。

(4)表面活性物質異常所致的肺不張。表面活性物質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產生的一種磷脂類物質,作用於肺泡表面以減少表面張力,表面活性物質減少,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泡萎陷。這類肺不張表現為小葉肺不張。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以及放射性肺炎等是其主要原因。阻塞性肺不張是最常見的一種肺不張。

臨床表現和診斷

肺不張因原發疾病而緩慢發生時,即使是一葉肺不張也可以無症狀,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肺不張合併感染後,常有咳嗽、咯痰、氣短及發熱。急性發作的肺不張,多由於異物、粘稠痰、血塊等堵塞引起。面積大者常有氣短、胸悶、發紺及心動過速等症狀。阻塞性肺不張在病變區常有叩診音變濁,呼吸音減弱等體徵。因為肺不張的肺體積縮小,所以胸腔相對增大,胸腔內負壓增加,使縱隔及氣管向患側移位,健側肺也代償性膨脹。患側胸廓呈不同程度塌陷,膈肌升高。

在肺不張初期,萎陷的肺不能進行通氣,但流經這部分肺的血流仍然灌注,從而形成通氣和血流不相匹配(正常時通氣與血流之比為4:5),此時灌注的血液得不到來自肺部的通氣進行氣體交換,發生右心到左心的分流,這是急性肺不張患者缺氧、氣短和發紺的主要原因。

X射線胸部檢查是診斷肺不張的可靠方法。X射線胸片可以發現肺容積減小,密度增加,與肺相鄰的葉間胸膜向不張肺靠攏,不張的肺葉內血管與支氣管呈聚攏現象。通過 X射線胸部檢查,可以確定肺不張的範圍和部位,進而瞭解肺不張的原因。如右上葉肺不張表現為自肺門到肺尖部的三角形或扇形陰影,若在肺門有腫物存在,不張的肺葉與其連在一起,下緣常呈現橫S形邊緣,是肺癌引起肺不張的典型影象。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是肺不張最有價值的診斷方法。不僅能直接看到阻塞病變,而且可以取活體標本作病理檢查。支氣管鏡還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除以上檢查方法外,還可進行選擇性支氣管造影檢查和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CT)。

治療

主要治療引起肺不張的原發疾病。肺瘤所致的肺不張,應爭取手術切除腫瘤,並進行其他相應的治療;因胸腹部手術後胸壁疾患所致的咳嗽無力、痰液阻塞而發生的急性肺不張,要及時吸痰、幫助患者咳嗽排痰,當治療無效或病情緊急時,採取纖維支氣管鏡吸引常可促使肺復張。大量咯血引起血塊堵塞時,在病情穩定後也可考慮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