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J.P.

[拼音]:Yaowang

[英文]:the God of Herb

古代民間供奉的醫藥之神。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藥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藥王”一名,最早見於東晉時佛經譯本中的藥王菩薩。藥王菩薩慈悲為懷,救人危難,故民間常把同樣能救人危難的醫生比喻成藥王。藥王被民間奉作醫神,最遲出現在宋代。南宋時藥王的原型有韋善俊(唐代賣藥神仙)和韋慈藏(唐代御醫),元代則將韋古(唐代疏勒國人)作為藥王原型。此時藥王的形象均為有黑犬隨行之仙醫。明清各地的藥王廟眾多,廟中的藥王也非指同一神。其中主要的藥王有:河北任丘(古鄚州)藥王廟祭祀的戰國時名醫扁鵲,河北安國等地的藥王廟祭祀的皮場王。北京等地的藥王廟是由元代三皇廟演變而來的,除祭祀三皇之外,還配祀歷代名醫。其中藥王韋慈藏、孫思邈列於諸名醫之首。孫思邈家鄉陝西耀縣小五臺山(清以後稱藥王山)的藥王廟祭祀的是孫思邈。清代以後民間所稱的藥王大多為唐代名醫孫思邈。根據民間有關孫思邈的傳說,藥王的塑像大多為孫思邈坐虎針龍之雄姿。古代藥王原型雖各有不同,但在民間,藥王成為人們祈求安康、祛病禳災的精神寄託,同時也反映了民間對歷代名醫的紀念和尊崇。

參考文章

藥王山石刻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藥王廟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百歲藥王孫思邈的養生觀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