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裂

[拼音]:Zhongguo Yaoxuehui

[英文]: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CPA

中國藥學科技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其宗旨是提高藥學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學術水平,促進傳統藥學和現代藥學科學技術的發展。

中國藥學會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學術團體。1907年由留日學生王煥文、伍晟等發起,在日本東京神田區水道橋明樂園舉行成立大會,當時定名為東京留日中華藥學會,其宗旨是團結藥學界人士,鑽研學術,交流經驗,共求學術進步,推動中國藥學事業──藥學教育、藥學研究和藥物生產(製藥工業)的發展。1909年召開第一屆年會,第一任會長為王文煥。1910年學會遷回國內,會址設於北京。1912年召開第二屆年會,並改稱中華民國藥學會。1935~1936年在上海和南京先後舉行兩會員大會,改稱中華藥學會。1942年抗日戰爭時期,學會在重慶重新組織,改名中國藥學會。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遷至上海。1909~1948年共召開過12次年會,先後建立的分會有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永安(福建)、安順(貴州)、昆明、臺灣、北京等分會;先後出版的期刊(包括分會及個人主辦的)有《中華藥學雜誌》(1906年創刊,1943年改名《中國藥學會志》、亦稱《中國藥學雜誌》)、《醫藥學》、《藥和化學》、《藥訊期刊》、《藥學季刊》等。至1948年,會員達2000餘人。

1951年會址由上海遷至北京。1952年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年會)。至1988年共召開過18次會員代表大會(包括1948年前的12次)。現在,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藥學分會。會員已發展到1991年的 45000人。1979年後中國藥學會的學術活動有了較大的發展,1979~1988年共召開各種學術會議88次,出席人數達12016人(次),收到論文10653篇。學會先後建立了11個分科學會(表1),創辦7種藥學雜誌(表2),併成立了學術、組織、國際學術交流、編輯出版、技術諮詢開發、科普與教育、財務與基金管理共7個工作委員會,以協助理事會開展工作。

中國藥學會臺灣分會於1948年4月成立。此分會現設在臺北市臺灣大學醫學院,會員6百餘人。刊物有《中華藥學雜誌》,其前身為《臺灣藥學會雜誌》為季刊,至1989年已出至第41卷。

香港藥學會成立於1949年,現有會員近 4百人。每年出版《香港藥學會年刊》。通訊郵箱為香港郵政總局1298號。另香港還有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員4百餘人,並創有《執業藥劑師藥刊》,為季刊,至1989年已出至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