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1

  讀完《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帶給我很多啟發,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師,但我會努力用愛為學生營造愛的星空。

  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裡浸滿了愛,那些用文字記錄的歲月裡也浸滿了愛。他給每一個來到帕夫雷什學校的孩子營造了一片真摯的愛的天空。實踐證明班主任老師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對所有的學生都要向父母那樣充滿深厚的愛,不放棄一個孩子,呵護他們純潔稚嫩的心靈,溫暖他們需要愛撫保護的身心。愛學生有技巧,我的感悟如下:

  一、用愛撫平受傷的心靈。

  我教過的第一個班裡有一個很文靜的女孩,整天不聲不響,不愛和其他同學交流,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裡。本以為這樣的孩子比較乖巧,學習應該不錯,但她的學習可是一塌糊塗,作業經常完不成,錯誤不斷,幾次小考也都不及格,這樣下去這孩子可要跟不上了。我只好找來了她的家長了解情況。她奶奶來了之後,透過交談我瞭解到,這是一個失去父親、母親改嫁的不幸小女孩,所以她和奶奶相依為命。家庭的不幸,使他不能像大多數孩子那樣快樂生活,膽小懦弱,不愛講話,學習也受到影響。

  為了幫助這個孩子快樂起來,走出家庭的陰影,我採取的第一步措施是讓學習進步成為她快樂的起點,於是我有意在課堂上多提問她。剛開始她回答問題聲音小,還常出錯,同學們一笑,她就不敢再回答了。我儘量問一些簡單的問題,答對了就大加表揚,受到鼓舞的她膽子也逐漸大起來,慢慢地,也能像其他同學一樣,自己舉手主動回答問題。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對她的第二部措施。放學後,我讓她在學校把作業完成,當面檢查,就地改正;利用課餘時間給她補習功課。經過一段時間的幫助,這孩子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學習自覺性也有所提高。第三步措施是增強她的自信心。班裡的一些活動,我鼓勵她參與,給她表現的機會,並讓班裡同學主動和她在一起玩。後來這孩子真的變了,臉上有了笑容,話也多了,考試成績也一點點提高。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可以讓凋零的花朵重新綻放。

  二、讓愛牽著“後進生”向前跑。

  作為老師,都犯愁班裡的搗蛋調皮的學生。這樣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差,還經常給班級惹事,老師得為他們傷腦筋、費口舌。我教過的第二個班級是高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已比較有主意。這個班裡有個調皮男生,上課坐不住,不聽講,專門在下邊搞惡作劇,作業別指望他能完成,考試基本是班裡的倒第一。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都忙於做生意,對他也是放任自流。

  我堅信向上時所有學生的共同點,可能表現形式不同,但本質是相同的,教育這樣的孩子,首先就要挖掘他身上的閃光點,從本質入手,就能有突破。經過觀察我發現這個孩子比較有集體榮譽感,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他都格外上心,如果班級取得成績,他特別高興,還真誠地讚揚為班級爭光的同學。於是我抓住這一點,不失時機地在同學面請讚揚他熱愛集體的好品質。得到老師的認可,這個搗蛋孩子起初不好意思,但臉上分明露出少有的興奮。我趁熱打鐵,告訴他,學生學習好更是維護集體榮譽的最重要的表現,希望他在學習上能給老師表揚的機會。透過和家長多次誠懇地溝通,他們也改變了對孩子的生硬態度,使孩子感到老師和家長都沒有放棄他,而是關心和希望他成為好孩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課堂上終於聽不到他搗蛋的聲音了,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幾次考試成績都有所提高。我知道前進中的孩子看到了希望,我的心血換來了一個孩子美好的明天。

  三、把讚美還給學生。

  教師的讚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是一座橋,能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之河;教師的讚美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自強;教師的讚美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的讚美越多,學生就越顯得活潑可愛,學習的勁頭就越足。作為教師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各班總有幾個學生既不勤奮上進,又不惹事生非,對班級一切活動既不反對抗議,又不踴躍參加;雖然學業平平,卻不名落孫山。一般情況下,既得不到老師的表揚,也得不到老師的批評,是一些容易被老師忽視“遺忘”的學生。我班的孫奇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沒有什麼特色的學生。在我教他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幾乎沒注意到他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好象也改變了他自己。那是一次課間操,由於下課稍微晚了點,學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擠,我站在講臺上,維持著秩序正好門後面的拖把倒了,學生光顧著擠,好象沒有注意到橫在地上的拖把。這時,孫奇同學擠了過來,告訴大家看著點,別拌倒。然後拿起來了。我被這一幕感動了,做完操回教室後,立刻在班級表揚了孫奇同學,並盡力讚美了他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此後,我又從幾件小事裡發現他性格中閃光的地方,並及時給予表揚,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發和昇華。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很好,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件事給我啟示頗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開始注重以人為本,面向全體,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讚美送給每一個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我會成功”。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要我們心中有“人”,只要我們把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當下種種堅硬的壁壘,就能在這個日益紛繁、喧囂的世界上找到幫助孩子的方法和途徑。”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2

  蘇霍姆林斯基,讀來,再親切不過的一個名字。那種一讀傾心,再讀仰慕、崇拜的感覺歷歷在目,會讓你情不自禁的,尋覓大師的足音。

  最初讀大師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沒有高深晦澀的理論知識,這種理論加實踐的論述方式與我最相宜了,好理解嘛,具體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我被它深深地打動了,我為文中所描繪的教育所吸引,或者說是有些迷戀。我堅信,這樣的一所學校,這樣的一群老師,是一所理想的教育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先生,他那麼懂教育,瞭解孩子,他走到了教育真諦的大門裡面。他熱愛教育,喜歡孩子,在自己的教育園裡探尋教育的規律,他覓得教育之真諦,微笑著將自己的教育發現呈現在我們大家的面前。

  在他面前,我並不感到自身的渺小,因為你已完全為他的真知灼見所折服,心中唯有崇拜和無限的嚮往。嚮往,甚至覺得,那就是教育的天堂,教育的世外桃源,教育的理想國,孩子和老師們的一片樂園。你無法抑制他那股強大的吸引力,那樣的一種理想的教育狀態,成了我終身對教育的仰慕。

  似乎遙不可及,卻又那麼地撼天動地,彷彿不在人間,只屬於那高高的雲端。我醉了,陶醉在這樣的一片教育理想之樂園。

  這是怎樣的一種教育情懷、追求和熱愛!難怪閆學老師在《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中寫下了這樣的序言——我想做這樣的老師。是的,我想從事這樣的教育,我想做這樣的教師。讀罷此書,誰又不會讓這一信念在心裡深深地紮根呢?

  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多麼奇妙的人生之旅!是誰,賦予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神奇的教育魔力?

  我願意和孩子們在一起,為你,我不怕千難萬險,因為蘇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光芒,是遠方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巍峨高山,心嚮往之,我願追隨大師,執著追求教育的'真諦,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的成功,唯有用心、專注、執著,才能趟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書海跋涉,筆耕不輟,在思考中行動,在實踐中前行。對教育,我們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有激情,有情懷。是的,我們都是時光的窮人,我們不只是惜時如金,會思考,敢前行,我們擁有一顆堅定、執著、淡然而行的勇敢的心。

  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讓我們鋪下身子,靜下心來,融進文字,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為邂逅高貴的生命,愉悅自己,歡喜他人。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3

  近期認真仔細閱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我一邊讀書一邊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內心波濤起伏。時而興奮,時而滿意,時而慚愧,時而內疚。尤其是讀到這本書的自序中這樣一段話:“當一種教育能夠讓孩子如此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世界,這種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當一個教師能夠幫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發現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恆,這樣的教師就是真正的教師,也是最優秀的教師。

  作者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想成為像蘇霍姆林斯基一樣的老師,當我仔細讀完文章以後,我覺得自己能夠走進了作者的內心。在作者看來,現在教師對後進生教育只強調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的掌握,忽視讓學生去遵守,去形成習慣,言行脫節。根據作者的這一內容再來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想想真的是有這樣的困惑。

  “後進生”不僅是學習、紀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對落後的學生,如今還包括團結協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對落後。後進生表現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鬥、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厭倦、考試恐懼。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抓住心理特點,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認真分析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實現轉化的目的。

  一、對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後生的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知能力等,多數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個別智力較差,表現在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背誦能力、分析能力認識能力差。儘管學習很努力,但成績還是落後。對於這種學生急不得,像我們班的明玉就屬於這種情況,班級工作非常積極,對學校佈置的任務也能及時完成,作為中隊長學生常常覺得她學習不夠優秀而對她有意見,我利用她的優勢及時表揚她,多鼓勵她,不把她的目標定的太高了。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讓她每天看到希望,我發現近段時間不管學習還是練字她都有很大進步。

  二、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後進生的管理。

  班上有的孩子幾乎每一件事都是家長給做,自己沒機會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學後,經常忘帶書和筆,生活不能自理,依賴心理極強,做任何事都沒上進心,遇事只會哭,做事拖拉成績落後。

  對於這種學生像思宇同學,在班級上,我安排了幾個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同學和她一組。在學習上,我又帶領大家開展了一幫一活動,讓學習習慣好的同學在學習上幫她。從班內挑選表現良好的同學進行幫扶,由此形成互幫互學、比學趕超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產生較大的動力,不僅能感染、激勵學生,而且還能約束“後進生”,使他們養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過了一段時間,像帶飯費之類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連續好幾次被評為班級的進步星。

  三、對庭因素中單親家庭造成的後進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來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由於父母的離異造成孩子心理壓力過重從而使孩子焦躁,敏感,特別在乎別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別人議論,疑心過重,經常違反紀律,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像瑩同學學習上不求上進,對任何事也漠不關心,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透過學習使我懂得了對於這種學生我們要多給她關愛,讓她感受到班級的溫暖。班級活動讓她多參與,使她早日融入班級生活。

  與教育毫無關係的教學是沒有的 ,也是不可能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讓學生領會知識裡的思想,它更應該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這些知識和思想帶進課堂的教師。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覺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成績,更應教會他們自己去發現生活的歡樂,孩子去熱愛生活。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4

  假期中,我隨心地慢閱讀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讓自己進行了一次心靈之旅。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中多次提到蘇霍姆林斯基那浩瀚如煙的鉅著,多次提及那浩如煙海的廣闊思想,本書只是作者結合當下教學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及對蘇霍姆林斯基閱讀過程中的感受作出的一些想法,同樣在對蘇霍姆林斯基童話般的教育教學嚮往、憧憬的同時也讓我再一次陷入了對現在教育狀況的一些沉思。

  書中好多內容都設計了我面對的“無法解決”的問題,有的簡直是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現行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會不謀而合的大眾想法,然而這些想法在閱讀過後可謂真的是又一次心靈的撞擊,就這樣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有了很多次反問、甚至質問;很多次無奈、嘆息;很多次嚮往、膜拜;很多次感慨、激動……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條,也是他在寫給教師的教育遺囑中所鄭重提到的。其實這一點對於教師而言無須多言,每一個教師都深知閱讀的必要,誠然明白是一回事落實是另一回事,和書中所寫的一樣,作為現代大教育環境背景下的我們,面對了大量的複雜工作,工作量達到20課時每週,面對每天都需要“處理、解決”的學生,面對公開課、彙報課等的籌備,面對各級各類的比賽,為職稱評定的諸多奮鬥……所以我們可以大聲地喊出“實在抽不出時間來看書”。

  書中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提及的在帕夫雷什中學有一個具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他的課上的非常出色,以至於聽課的教師和視導員都聽得入迷,忘了記筆記。當詢問這位歷史教師究竟花了多少時間備出這樣一節精彩的課,他的回答是:用終身的時間備每一節課,但今天這節課只用了15分鐘。其實透過他的回答,的確可以感受到這位教師以其豐富的底蘊,自己廣闊的視野對學生進行了一場知識的感染,在他的課堂上或許早已經超越了教材教參,他就是憑藉了自己強大的知識優勢和精神魅力,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甚至照亮了學生今後尋求知識和人生理想的道路。我想這樣的課堂是每一個老師的追求,或許這不是神話,只是需要我們有更豐厚的知識底蘊,試想作為一個教師上課時已經不被框於課本的本來結構邏輯中個,可以隨意調整自己,關注學生的表現,隨時可以與學生進行談話式的教學,在豐盈的知識長河中學生當然會自由馳騁。所以無論多麼忙,一定要堅持閱讀,不為任務而閱讀,只為自己而讀,就像其中一個章節提出的:將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讀書成為跟我們呼吸一樣的自然行為。

  只有教師讀書才能最終成為改善自身改變教學現狀的主要依賴,只有這樣,課堂才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才會成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自由交流的地方。其實本書中提及的很多內容,都無疑顯示了閱讀的重要性。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5

  我懷著極大地興致品讀了閆學老師寫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感受頗深。書中閆學老師根據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將實際與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相結合,透過一個個小故事、小案例,來講述教育的方法。從這本書中能讓我深刻地瞭解到蘇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把整個心靈獻給了孩子們”,也能讀出閆學老師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崇敬之情,她在書中多次提到“我想做他那樣的教師”,同樣我也讀出了閆學老師本人對待教育的熱忱和投入。仔細品味,受益匪淺,浮想聯翩。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從題目看就很吸引我,蘇霍姆林斯基是位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寫了許多教育著作,本書的作者閆學也是一位特級教師,她在書中寫道:“蘇霍姆林斯基,一個為了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雖然我們也許不能夠做到為了愛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去愛每一個孩子,把整個心靈獻給每一個孩子。

  的確我在初讀時印象很好,所以讀得特別輕鬆,閆學老師的寫法很自由,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很容易讓人接受。作者閆老師在《自序》中這樣說:“其實,我更願意把蘇霍姆林斯基看作一座燈塔,那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它召喚著我們,指引著我們,在教育這條路上永遠向前,向著光明的方向。”是呀,我覺得我們就是應該在更多燈塔的指引下不斷前進。學無止境,我們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底蘊,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教育。

  閱讀下來,第二輯中《教育就是不斷更新》留給我的印象更加深刻,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我看來,生命因為不斷地豐富與更新,將永遠充滿魅力。所以,我雖然有痛苦,但從不絕望,不論是作為一個教師,還是作為一個活在人間的人。”這段話讓我深受鼓舞,我和閆學老師有著同樣的感受,充滿魅力的人生需要不斷地豐富與更新,痛苦卻不絕望,我想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教師,做一個這樣的人!

  還有書中第四輯《每一個教師都該成為學校的驕傲》中提到:“教師具備了深湛的專業知識,開闊的視野,對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獨立研究的能力,他就是一個足以令學校驕傲的教師。:由此我也想到:在我們的學校,就是要培養具備這樣“條件”的教師,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成為學校的驕傲,這不僅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也是作為教師的職業尊嚴所在。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老師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開拓道路,照亮一條知識路。”這次我算是初次接觸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思想,的確,當讀到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怎麼說怎麼做時,我的心靈都會受到一次洗禮,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崇敬會加深一次,讓我感覺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為教育而誕生的,他為我照亮了未來的教育之路。以後,我也要品讀更多的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讓自己的心靈在一次次淨化中不斷得到提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6

  在學校的圖書館中發現了閆學老師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因為之前讀過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讀的過程中我不僅重溫了蘇霍姆林這位教育大師的教育思想,而且感受到了閆學老師對教育現狀深深的憂慮和積極去改造的努力,感受到了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這其中對我觸動最大的是他們一致認同閱讀可以改變教師和學生的命運,對此我也有同感。在教學過程中,我更認同閱讀可以極大地提升師生學習生活的質量。

  曾幾何時,我也非常熱衷於和學生一起讀書,我們讀報紙上最新鮮的文章,我們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雜誌,讀成本的傳記、雜文、隨筆,讀後我們交流討論,有時會因為對書中的觀點看法不同而爭得面紅耳赤。又幾何時,因為考試,為了成績,我們只能選讀課標要求的名著了,因此我們的讀書交流中少了許多爭論,少了許多思想撞擊的火花,少了許多心與心的交流……讀書都少了,更不要說寫了。原來我們每週一篇週記,每週一次長達一個半小時的週記交流,每次週記交流中同學們都想盡辦法創造新的形式,每次交流後都評選同學們最喜愛的週記,每次週記交流時,學生之間的唇槍舌戰,每次週記交流時學生們兩眼熠熠放光……如今這些場景都不見了蹤影,教和學都少了許多快樂,也少了許多美好的回憶……記得我的學生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獲獎作文的素材就來自週記,我們退休的胡鐵之老校長每次看到報紙上有我的學生的習作發表,都要趕來祝賀,老校長一直都儲存著他的孫子——曾經是我的學生上學時寫的讀書筆記和週記。

  記得曾經的學生家長對我說,她兒子說顧老師是他遇見的最好的語文老師,當時我只覺得這是學生和家長的溢美之詞,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姣好的面容,沒有甜美的嗓音,沒有瀟灑的書寫,沒有淵博的學識,何以能配得上學生和家長的評價?現在讀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和《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後,才明白是我帶領他們讀書和評寫週記,讓他們的初中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多了一些回味,因此覺得我這個老師與眾不同吧!我的學生升入高中後,和別的學校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名校畢業的學生交流自己週記點評活動時,讓對方羨慕不已。這個活動讓學生多年以後都回味無窮。

  讀完《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後,我在自責,為什麼學生這麼喜歡的活動,我竟然沒有堅持做下去,僅是因為考試的原因嗎?答案很清楚,就是自己太沒有定力,沒有自己的堅守。讀完《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堅定地相信: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和孩子們一起多閱讀,一起多練筆,一起多評點,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文采飛揚,讓初中的語文學習成為孩子難忘的回憶,初中的語文學習為孩子今後的人生奠基,學習生活工作因讀書而美好!堅守自己的選擇!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7

  終於正式放假了。在初放假的這幾天裡,我讀完了閆學老師的著作《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

  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提倡老師們閱讀,提倡師生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會閱讀,則不能生活,也不會獲得幸福。閱讀是人生的必須,一個人能否獲得幸福,乃至於能否像一個人那樣活著,都取決於他是否能夠閱讀。我們要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從閆學老師和許多特級教師身上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快速成長都與閱讀分不開的。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改善自身課堂教學之現狀,讓我們的課堂不會成為現成真理的灌輸與接受的地方;透過閱讀,我們的課堂才能成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實現心靈交流的地方。教師的個人閱讀,可以促進教師寫作能力的提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我們帶領孩子閱讀,是為了完善人的內心世界。許多優秀品質的培養,都是從閱讀中得來的。

  從20xx年開始,我引領孩子們一起共讀。我們一起晨誦,給孩子們送生日詩;中午午讀,我和孩子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閱讀時光。我們經常交流自己的作品,和孩子們一起創作屬於自己的作品。教師閱讀,給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作用;教師寫作,為自己樹立了班級威信。

  透過送詩,陶冶學生情操,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詩歌中的語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比較易於接受。如:詩歌中有“我發現———教室裡的每一個孩子都很美,每個孩子都形態各異。”這句話,結合大掃除活動,她表揚了幹活主動積極的朱宇川、吃苦耐勞的李陽,寫字很漂亮的大部分同學。透過這些事例,她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美,讓每個孩子發現身邊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樂於助人的王思雨的美;有的孩子找到了為班裡做好事的張倩的美。發現“美”的過程,不就是觸及孩子心靈的過程嗎?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言而喻,感恩教育自古以來就被重視。現今社會也是一樣,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更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會有社會意識。一個人的責任感對個人社和會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來,大凡是對國家、對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物,都在小學時代就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感恩是一項對學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我設計了和孩子互相送詩的活動。在孩子過生日的當天,老師和學生們一起為孩子送詩送祝福;在老師過生日的時候,孩子們為老師送詩。

  賽詩會很有意思,有的孩子把老師歌頌的太偉大了,蠟燭之類的語言不絕於耳。我告訴孩子們,別人的老路不要緊跟著,要有自己的創新。學生王悅滿臉喜悅地舉起了手,她說《老師,生日快樂》這首詩是她為老師專門創作的,詩中寫道:在今日,百合姑娘齊刷刷地綻開笑臉,我和百合花一起向您說聲:老師,辛苦了!雖然同學們總惹您生氣,當您看到我們的作業進步時,您一定會為我們自豪!

  老師,今天我們62人與您同在,我們共同譜寫美好的詩篇,我相信,您笑了,您的笑是最美的。”學生高佳麗創作了《老師就如風中的帆》,並且配了一幅漂亮的插圖。雖然語句不是那麼流暢,但我內心一陣激動,這不正是我想要的效果——學會感恩,我手寫我心嗎?這就是閆學老師所說的,讓美好的詞彙不再沉睡。透過讀書活動,我們把孩子平時的積累調動起來,讓孩子表達出來,正如閆學老師在書中提到的:教師要善於在兒童面前開啟通往周圍世界的視窗,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進行生動的創作。正是“閱讀”這把鑰匙,不僅讓孩子欣賞更讓孩子創造了這個世界。

  我們在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讓孩子們讀完書後首先進行封面設計。這就是閆學老師說的,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書裡說每個孩子必須參加勞動,在勞動中培養責任感,發展自己的智慧。這種勞動是複雜、有創造性的勞動,只有這樣的勞動,才能有思想,又巧妙的技能和技藝。有手和大腦共同參與、配合的勞動,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將起到非常關鍵的催化與喚醒作用。動手設計圖書封面培養了孩子的繪畫能力、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經過兩年對低年級的孩子觀察,我發現,確實有些喜愛這種訓練的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濃厚了,有了屬於自己的思考。他們設計的封面,佈局合理,顏色搭配協調,特別是根據圖書內容設計的孩子,更是有了自己獨特的創造。

  閆學老師在書裡說:教育,就是埋下種子。相信透過一首首美妙的詩歌,一本本啟人心智的書籍,孩子們會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透過對這本書的閱讀,讓我重溫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讓我學到了閆學老師的思考,更讓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過程。我更加確信:書,不僅要讀,更貴在堅持!讀書是充實的,讀書,讓我們更接近美好!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8

  如果說平時繁忙瑣碎的工作令我們無法停下腳步靜心思考,那麼假期就填補了此項空白。我們可以心無雜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書,獨享文字帶給我們心靈的愉悅與純淨。

  寒假前,王校長為了給每位教師補充精神食糧,每人發了兩本書,供大家閱讀。在此我很感謝校長給我閱讀的書籍,給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在這兩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本就是《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書中內容豐富,語言平實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且指明瞭方向。讀完後心中豁然開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們平時的教育中也許被應試的棍棒追趕的只剩下關注成績,而忽略了對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勞動、閱讀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意識到,並融入教育過程中的。書中提到,沒有勞動在教育中的參與,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喪失意義,因為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而且從本質上說,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謀本身就是勞動,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須以勞動為基石。

  其次,我們在教育過程中總是缺乏一種教育的藝術,我們總是試圖把一切規定與限制灌輸給學生,並想讓學生做到。我們開班會,苦口婆心地說教,讓孩子背誦小學生守則,最終我們的教育效果又怎樣。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對孩子說:“不許摘校園裡的花。”如果把這句話變成“每個人都應當在校園裡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這兩種說法之後呈現給我們的將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效果,這就是教育的藝術。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往往少了一個思考教育藝術的環節,給孩子更多的是一個消極、限制的言語,最終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們還極度地生氣,現在看來,只能說明我們不夠聰明。

  教育的實施者是教師,在這本書中,有幾個故事談到了老師,例如《讓美好的詞彙不在沉睡》、《孩子喜歡那些喜歡孩子的人》、《用一輩子備一節課》等。這些故事猶如一面鏡子,讓我一再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美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而我並沒有過多的應用這把精美的鑰匙,輕輕開啟孩子們的感情和記憶。

  我們不停地讓孩子積累好詞佳句,但學生的語言大多數都是蒼白的,詞不達意,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彙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沒有創造,這些詞彙就像籠子裡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幹枯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這就需要我們在孩子面前開啟通往周圍世界的視窗,在孩子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孩子藉助詞彙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作,認識客體、事物、現象和周圍世界。教師要用美的語言給孩子開啟一個無限美的世界,引導孩子不僅欣賞而且參與創造這個世界。

  愛是一個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體現。孩子喜歡哪些喜歡孩子的人。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喜歡孩子嗎?也許在平時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處理問題時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讓孩子體會到老師理解孩子,熱愛孩子的心。我們始終不要忘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我們就以最博大的愛與理解去對待孩子,從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

  說到教師,最重要的一項技能就是上課,而我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明白,要用一輩子備一節課,一節課其實是表現的一個教師的全部。這裡包括他的知識儲備、閱讀視野、價值判斷、教育智慧、精神風貌、人格魅力……而這些決定了一個教師究竟是以一個怎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甚至僅僅從一個教師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氣質。一節比較理想的課,絕不僅僅是上這節課之前花費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就能實現的。

  課堂是反應教師修養的一面鏡子,教師只有一輩子不間斷地讀書,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每節課都對學生的發展有益。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初中讀後感9

  這個寒假,我在學校提供給每位老師的閱讀書中,精心挑選了閆學老師所著的《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這本書,這本書是閆老師在十幾年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作品、深入研究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影響所完成的一部書,看過此書後,覺得受益匪淺。其中,對《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這篇文章,感受頗深。

  在這篇文章中閆老師引用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學的論述,“教學,這只不過是廣義概念的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教育中沒有主要次要之分,猶如在構成美麗花朵的許多花瓣之中沒有主要花瓣一樣。”閆老師用這句話引起我們每位教育者的深思: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在短視與功利行為氾濫的教育行為中,我們教育者在行使教育職責時最重要的任務和使命該是什麼?

  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心靈,他把保護孩子免受苦難的煎熬看成是教師最重要的使命。他認為成年人偶爾說出的一句話,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會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傷害孩子。因此,閆老師認為“小心翼翼地保護這些柔弱的心靈是教育中最複雜、最重要的任務。只有這樣,教育這朵花才能開放得鮮活美麗,也只有這樣,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學,才能鮮活美麗”,這些發人深省的語句表達她對當今教育教學一些短視與功利行為的看法,更表達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應該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學生做一個真正的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會面對那些由於各種原因而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要做的絕不僅僅是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僅僅是教會他們生存,我們還有更高的目標,那就是教育不僅要供給他一塊夠吃的麵包,而且能給予他生活的歡樂和自尊。所以我們必須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心靈,我們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幫助孩子樹立生活的信念,讓他體驗到生活的歡樂和作為人的尊嚴?

  想到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學生小健,小健是有著高高的個頭,憂鬱的大眼睛男孩。剛升入初中時,我看到他的成績單都驚呆了,他不但科科不及格,甚至有的學科居然得個位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學生,真不知該如何進行教育。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犧牲很多個人時間,為他無償補習,但收效甚微,他不但成績總是倒數第一,勞動也不積極,對待班級的各種活動更是冷漠,所以,同學們慢慢的開始疏遠他,有時候有人還會嘲弄他,我在給他又補習,又經常談話都不見效後,也有些洩氣,覺得他簡直是無藥可醫,甚至都有想放棄教育他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在修自己的桌椅時神情的那份專注、自信,動作的一招一式,有條不紊與課堂上呆若木雞的他有天壤之別,於是,我靈機一動,決定聘請他為班級的備品維護員,讓他有機會發揮這個特長。我還特意帶他到學校後勤韓老師處,學習修理桌椅的各種方法,他學的很用心,還會不時的向韓老師提出問題。從那以後,班級的備品一有損壞總會被他及時修理好。同學們看到他手藝高超,桌椅出現問題、甚至一些常用的小物品出現問題,都會求他幫忙,他總會熱情的相助,於是,他和同學們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他那憂鬱的眼神變得明朗起來。我趁熱打鐵又提供給他很多參與活動的機會,他一改之前的冷漠,熱情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於是運動會上有他快速吹氣球無繩系氣球的身影,班級搬家時,有他打理班級物品裝箱打包的身影,跳繩比賽場上,有他靈活跳動的身影。

  同學們透過活動發現他身上更多的優點,他透過各項活動展示了自己,獲得了本該屬於孩子的快樂,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與尊重,贏得了自尊。最可喜的是不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學習成績竟然也略有提高,初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終於扔掉倒數第一的交椅,當他開心的向我彙報這一訊息時,我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和欣慰。因為如果當初我只以學習成績論成敗,那麼就不會有今天這個陽光男孩小健。

  正因為有以上的經歷,所以當我讀到閆老師寫的《教學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時,引起我內心強烈的共鳴,內心也更堅定了教育的信念——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作為教育者有責任把孩子當作“人”來對待,教學重要,但它只是教育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育人更重要,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教育出一個心理健康,積極面對生活,對他人,對社會有價值的真正的人,我認為這也可以成為一名教師引以自豪的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