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蛞蝓中班科學教案

認識蛞蝓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認識蛞蝓中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展為對動物的興趣。

  2、瞭解蛞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蛞蝓,激發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蝸牛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收集關於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徵。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隻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麼天氣、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為什麼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麼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麼?

  4、蛞蝓生活在哪裡?怎麼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後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髒,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為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蛞蝓一般生活在潮溼陰暗的地方,雖然常見到,但幼兒因怕髒而很少去仔細觀察。透過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明白不管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們都應瞭解它,從而激發幼兒對動物的關注之情。此活動首先透過實物及幼兒自己的發現讓幼兒產生觀察、探索的興趣,並在幼兒產生好奇的時候對蛞蝓和蝸牛進行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幼兒很快地瞭解到蛞蝓的`特性。活動中還讓幼兒瞭解蛞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因此這一部分要深入探討,並可插入一些關於生態平衡的知識。

  二、效果分析

  幼兒的求知慾越來越強,對於不認識的的動物等特別好奇,因而在實物的幫助下幼兒提問較多,但因為幼兒很少去仔細觀察,很多幼兒雖見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稱。由於幼兒對蛞蝓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幼兒能逐步地解開蛞蝓之迷。現在幼兒的環境意識越來越濃了,當知道蛞蝓是害蟲時,就表示要消滅它,老師藉此機會向幼兒介紹了有關自然界生態平衡的粗淺知識。幼兒對此興趣較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