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工業化科技體系及其發展戰略探討論文

中國新工業化科技體系及其發展戰略探討論文

  一、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內涵與特點

  (一)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內涵

  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生產活動的密切關係突出地表現在它們相互之間的對應關聯中,即特定形態、水平的科學技術與特定形態、水平的生產力、生產方式是相互對應的。工業生產的發展史完全證明了這一點工業革命以來所實現的三次產業革命(工業文明範疇內的產業革命)就是與三次科技革命相對應的。在現代生產中,尤其是在生產的未來發展中,科學技術的因素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支撐力量。因此我們在討論社會生產活動的未來發展時必須把探討未來生產活動中的科技因素放在首位切實弄清支撐未來生產的科技因素是什麼。事實表明,目前工業化生產正在向新工業化生產轉變。那麼,在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形成中就必定有其特定的新科技因素在發揮支撐作甩否則根本不會出現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另外在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決不是零零星星的科技因素而是一個豐富的完整的新科技群它們與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具有密切的對應關係。我們把這個與新工業化密切關聯的新科技群就叫作‘新工業化科技支撐體系’或‘新工業化科技體系”。

  (二)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特點

  人類文明是循著由淺入深地認識與改造自然物質層次而向前演進的。採獵時代是‘採集漁獵天然生物(採集植物、漁獵動物)的時代’,農業時代是‘人工生產生物(種植植物、養殖動物)的時代’,工業時代是‘採掘和利用天然化學物質(原料與能源)的時代”,新工業時代則是‘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從微觀層次人工生產化學新材料並加工製造新的宏觀物品、深層次迴圈利用化學資源)的時代”。不同的文明和時代實質上是不同形態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新工業化具有不同於並且高於工業化的物質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弄清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特點是我們進而認識和把握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特點的前提。

  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主要特點有四個。

  第一,新工業化生產是從小分子、原子乃至亞原子層次入手進行的生產是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的生產。新工業化生產既可以把各種生產生活廢棄物用於再生產而克服資源短缺、環境汙染,還可以人工設計、生產出自然界所不能提供的無比豐富的化學物質新材料並進而加工製造出日益複雜的各類生產生活用品,其效能、規模都是工業化生產所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創造出人們今天尚不敢想象和難以想象的各種奇蹟也只有在這種科技和生產能力的條件下,才能最終實現人造生命。

  第二新工業化生產是深層次迴圈式生產。由於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智慧化的微製造科技及其產業化形成了可以把一切小分子原子物質資源當作勞動物件的生產力,這就為建構深層次迴圈式生產方式奠定了基^^所以當人類遇到了工業化生產所造成的資源匱乏、環境汙染嚴重的生存困境時智慧化微製造科技及其產業化就被運用於建構深層迴圈式生產方式在新工業化生產中,生產和生活中的廢棄物品都可以作為資源進入再生產,從而把工業化生產的‘資源一產品一廢物”的單向生產方式轉變成‘資源一產品一廢物一再生產資源一再生產產品’的深層次迴圈式生產方式所以只有新工業化生產才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是真正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化生產。

  第三,新工業化生產是太空化生產。從物質群體結構角度上講新工業化生產又是走出作為生物圈和高階化學物質圈的地球而把太空大尺度低階物質群體(月球、行星、太陽系乃至更大天體)作為勞動物件的生產,亦即太空化的生產。這就是說在新工業化時代人類的生產活動不再侷限在地球上將在大尺度的太空中展開。

  第四,新工業化生產是高度智慧化的生產。不論微觀層次的生產還是太空中的生產,都不再是簡單的直接的人工生產,而必須是依賴高智慧化手段進行的生產,包括高智慧化的工具和高智慧化的控制方式所以,在新工業時代資訊化將發展到一個更高階的階段即智慧化階段。

  新工業化生產的上述特點決定了與之相對應的科技支撐體系的基本特點,這是因為,只有具備相對應的科技支撐體系才會形成新工業化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從新工業化生產的基本特點,我們可以分析出新工業化科技支撐體系的如下四個基本特點。

  第一,新工業化科技是一個科技群具有完整的系統性。在工業化生產發展中,每次產業革命與之對應的科技革命都發生在較小的特定領域。然而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形成是一場物質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大革命,促成了工業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質變,生成了一種嶄新的完整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這就不能再單單依靠某一個領域的科技革命,而需要眾多領域的一系列新科技革命,形成一個完整的新科技體系。

  第二新工業化科技體系是一個凸顯技術作用的新科技體系因而也是一個與產業化十分密切的新科技體系。新工業化科技體系在其總體上主要是一個高新技術體系正是它的高新技術特點決定了它在新工業革命中的關鍵作甩即它可以直接產業化而形成新興產業並生成新工業化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的科技政策和科技實踐應把側重點放在高新技術的研發及其推動它們的產業化上同時也表明基礎科學的研宄要相對穩定一些重點在技術開拓上。

  第三新工業化科技體系是一個突出各學科滲透尤其是各種技術整合的新科技體系。新工業化生產,不論是微觀層次的`生產還是太空化生產,不論是深層迴圈式生產還是高智慧化生產,都不是某一種單項技術所能完成的都需要各種高新技術的有效整合因而具有突出的綜合性。

  第四,新工業化科技體系是一個以實現人工創造化學物質為關鍵科技要素的新科技體系。工業化生產也需要相對應的科學技術但它們的作用主要是在宏觀層次上認識和利用天然化學物質,使人們能夠採掘天然化學資源並進而加工製造各種工業產P品包括從宏觀層次上對生命物質的認識與利用。新工業化生產要能實現人工創造化學物質,這就需要新科技體系中的關鍵科技和主導科技應是在小分子、原子乃至亞原子層次上進行微觀生產的科技或科技整合它將影響乃至決定其他相關科技的作甩並滲透到相關科技中發揮作用。

  二、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結構

  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結構,包括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組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一)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組成要素

  現代科技有一個十分龐大複雜的體系科技分支門類眾多,它們與新工業化生產的關係有遠有近只有那些直接關涉形成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科技門類才是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所需要的新科技體系,必須包含以下七個主要科技分支。

  1、資訊智慧科技。資訊科技在工業化高階階段己作為支撐科技出現,從而實現了工業資訊化。在新工業化中,資訊科技進一步發展到智慧化的更高水平從而成為微觀化生產、深層迴圈式生產、太空化生產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支撐從本質上講新工業化生產是一種高度智慧化生產,沒有智慧科技是不可想象的。智慧科技包括作為硬體的智慧機器研宄、作為軟體的智慧程式研宄以及資訊通訊方式的研宄都需要有一個質的突破性發展才能真正支撐起新工化生產。

  2、奈米科技。奈米科技本質上是微製造科技是從小分子、原子層次上操縱物質生產的科技。奈米科技既可以製造各種資訊化智慧化的微型機器又可以製造效能優異的新材料以進一步加工製造各種宏觀新產品。由於奈米科技直接形成微觀製造生產力,在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的新工業化生產中,更是必不可少的科技支撐奈米科技及其產業化己經突破了工業化生產的範疇它不再停留在對天然化學物質(礦藏原料、能源)的採掘加工上而是在更深層次上實現了人工創造化學新物質,這是新工業化生產的根本標誌。

  3、生物科技。生物科技的發展很迅猛但生物科技從物質層次上講可劃歸到奈米科技即微觀生產科技因為現代生物科技主要也是從分子乃至原子層次入手進行研宄和生產的。這表明,人造生命和改造生命最終要從細胞層次、生物大分子層次走向小分子、原子乃至更深的物質層次這己經屬於化學物質的改造與生產的層次,因而本質上屬於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而不再屬於工業生產力或農業生產力。同時這也表明新工業化生產必須仰仗生物科技傳統的醫藥產業、食品產業等都需要生物科技去推動和深化使之升級為新工業化產業部門生物科技還可以催生出新的生物產業部門而不斷擴大新工業化的範圍和深度。

  4、新能源科技。能源具有時代性,不同水平的文明形態、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使用的能源是不一樣的。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主導能源是化學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最終出現了化學能源危機。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必定要開發新的主導能源即使化學能源不匱乏它也不會再以化學能源為主導能源^按照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不斷深化的發展規律看新工業化的主導能源應是物理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水能、風能等,但主要是核能和太陽能^新能源科技主要就是對核能、太陽能等物理能源的研發科技。

  5新材料科技。工業化生產的勞動物件是自然礦藏即天然化學物質,新工業化生產的勞動物件深入到小分子、原子乃至亞原子層次但人類生活不可能直接依賴於這些微觀小粒子,所以,新工業化生產必須把微觀小粒子人工合成各種化學新材料,並進而加工製造成各種宏觀生產生活用品。人工創造的各種新材料具有優異的新效能用它們加工製造的各種物品也會生成新的日益複雜的功能^新材料科技顯然是極為重要的。在新工業化發展中,新材料科技將獲得巨大的飛躍和發揮巨大的作用。

  6、生態科技。生態科技不像上述科技分支那樣專門化它主要是對各種科技的整合運用。新工業化生產所依賴的生態科技,主要是深層迴圈式生產所運用的各種科技。只有使物質生產資源在小分子、原子層次上迴圈利甩才會有效克服資源匱乏、廢棄物汙染環境等生態危機問題沒有深層迴圈式生產就形不成完整的新工業化生產體系也不能克服生態危機所以,深層迴圈式生產科技是最重要的生態科技。其次還包括各種環保科技、生態建設科技而這些科技在本質上都是參與形成比工業化更深層次的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科技。

  7、太空科技。微觀生產科技、深層迴圈生產科

  技,都是從物質個體角度來確定的人工化學生產科技,即從小分子、原子、亞原子層次入手的生產科技。若從物質群體角度看化學物質的群體是由亞原子、原子、分子物質組成的各種宏觀天體如衛星、行星乃至恆星。新工業化作為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它必然把勞動物件從作為生物圈和高化學圈的地球拓展到更大的低化學物質群體即地球之外的天體上首先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再就是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包括更深的太空。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工業化生產是太空化生產,太空科技也就必然成為新工業化的科技支撐。資訊智慧科技、奈米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態科技和太空科技它們自身又都是一個亞科技體系,擁有眾多更小分支。這七大科技門類形成了統一的新工業化科技支撐體系。此外,還有許多科技門類與新工業化也有不可割裂的關係,但相對而言要間接和遠一些可不列為新工業化科技支撐體系的主要分支。

  (二)新工業化科技分支的相互關係

  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七個主要科技分支具有不同的物件、內容和作甩在形成新工業化生產力和生產方式中顯示了它們之間的複雜關係。總的講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共同支撐著新工業化生產。它們不是分散要素的機械組合而是有機統一的,從其絕對意義上講是缺一不可的。但是這並不意味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

  資訊智慧科技是新工業化生產的前提工業化是從機械化生產開始的資訊化使工業化達到了頂峰,但僅憑資訊化不可能使工業化生產轉變為新工業化生產,原因在於資訊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環節上而不是直接的物質作用和生產環節上然而,資訊化及其高階形態的智慧化實現了高度自動化的控制與生產,這才使微觀化生產和太空化生產這些非直接的人工生產活動成為可能所以資訊智慧科技不僅把工業化推進到了頂峰也為開拓新工業化提供了科技前提條件。

  奈米科技生物科技是新工業化生產的主導。它們作為微製造科技在直接的物質作用和生產環節中發揮作甩把工業化的宏觀生產推進到微觀的小分子、原子層次從而形成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的新工業化生產。奈米科技、生物科技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它們對於其他科技分支的高滲透作甩不論是資訊智慧科技還是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生態科技、太空科技都廣泛包含著奈米科技、生物科技等微製造科技的作用。

  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是新工業化生產的基礎。不論資訊智慧科技還是奈米科技、生物科技,都離不開新能源科技、新材料科技作為基^礎它們還都要參與開發新能源和新材料而在生產生活中發揮作用。新能源新材料一方面是新工業化生產的物件另方面又是新工業化生產不斷髮展的基礎。

  生態科技、太空科技是新工業化生產的方向。生態科技是一門整合科技,它要建立深層迴圈式生產體系各個科技分支都必須參與其中。要自覺地參與這種組合有意識地建構深層迴圈式生產,否貝|丄各個科技分支不會自動地生成深層迴圈式生產。然而只有建立起深層迴圈式生產體系人類才會跳出單向生產過程造成的資源匱乏、環境汙染嚴重的生態危機。所以生態科技及其深層迴圈式生產體系體現著新工業化生產的方向。另外,太空科技及太空化生產生活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方向,各個科技分支都要參與太空科技的整合都要參與太空開發建設新工業化的太空社會。

  新工業化科技體系各個科技分支的作用不同表明它們在新工業化生產中的作用實質上是相互補充的整合作用。只有相互協調、緊密配合它們才能形成完整的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作甩推動著新工業化不斷向前發展。

  三、中國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發展的戰略對策

  目前,工業生產方式己陷於嚴重危機新工業革命正在興起尤其是新工業化範疇的新科技革命、新產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人類文明的主流將在21世紀轉向新工業文明。中國的發展必須走向新工業化必須爭取在21世紀內基本實現新工業化。為了實現新工業化的戰略目標,必須把大力推進新工業化科技的發展放在首位置於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新科技革命來推動新產業革命,並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在這裡我們就我國新工業化科技的發展提出如下九項初步對策建議

  (一)21世紀科技發展的宏觀展望與對策

  在過去的20世紀裡物理學是拉動整個科學技術體系的火車頭尤其是相對論、量子力學的創立重新整理了整個科學技術的面目。此外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也很突出,尤其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的結合從亞原子、原子、分子層次上深入揭示了物質結構以及生命的秘密。從總體上講20世紀的科技推動工業化發展達到了頂峰,並開拓出新工業化的嶄新路徑。

  在21世紀,物理學基礎理論仍是科學的最前沿,尤其是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研宄將會有關鍵性的突破,形成更深入更統一的新理論能夠對能量、引力、時空、宇宙結構與演化等根本問題做出更深入更統一的揭示。這將使人類對物質的認識與改造進入更深的層次。但總的講來,在21世紀的相當長時期裡作為科技大廈基礎的仍是相對論、量子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將更深入地揭示物質在亞原子、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層次上的運動規律並把對這些規律的認識運用到技術上去形成一系列新工業化範疇的新技術把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完全推進到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以及人工創造生命的新時代形成深層迴圈與太空開發相統一的人工化學生產體系和經濟體系。

  所以,在21世紀裡中國科技戰略的總體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在基礎研宄的層面上要廣泛關注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應大力培養青年人才持久地進行物質結構和宇宙理論的研宄力爭在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推進研宄中作出突破性貢獻第二,在科學技術與產業化的層面上要大力推進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發展:(1)21世紀前20年重點開拓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關鍵領域並形成新科技產業在重點領域居於世界前列;2)2021年到2050年建立起完整的新工業化科技體系並大力推進新科技產業化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3)21世紀後50年繼續推進新工業化科技體系的發展關注新一輪科技革命,領導世界科技發展新潮流全面推進新工業化建設並基本實現新工業化。

  (二)資訊智慧科技發展戰略

  資訊科技在工業化後期獲得飛速發展並形成了領頭產業資訊科技在新工業化中具有極重要的作用,不論微觀化生產還是太空化生產都不可能由人直接控制因此資訊科技成為新工業化生產的基礎和前提必然會有更大發展。資訊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是:(1)資訊化向智慧化發展形成智慧科技的新階段;(2)由於相關科技的發展資訊的儲存、傳輸、處理、顯示技術將有巨大突破(3)數學、腦與認知科學的進展將可能引發計算機結構、網路通訊模式以及資訊表達與處理方式的新飛躍人機將實現直接耦合;(4)智慧工具將向人的智慧挑戰在諸多生產生活領域代替人而發揮更能動的作甩社會活動高度智慧工具化。

  中國發展資訊智慧科技的戰略措施是(1)在21世紀的宏觀發展中應始終堅持資訊化智慧化的發展戰略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領域廣泛普及和不斷提高資訊化智慧化水平,建設高度智慧化社會;(2)大力推進資訊智慧科技的研宄與開:發尤其要重視資訊智慧工具的硬體與軟體的新突破要使我國的資訊智慧科技儘快居於世界前列;3)高度重視資訊智慧科技與其他科技分支的相互聯絡和整合作甩努力發揮資訊智慧科技在中國新工業化程序中的強大推動作用。

  (三)奈米科技發展戰略

  從總體上看奈米科技正處於大突破時期在大規模產業化上還需一定時間。但是奈米科技的實質在於可以實現從原子、分子層次入手進行物質生產,這使它成為建構人工創造和利用化學物質生產方式的關鍵科技支撐因此,它的崛起與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預計21世紀上半葉它將逐步成為主導性的科技力量。

  我國發展奈米科技的戰略措施是:(1)充分認識奈米科技的重要戰略地位,準確定位奈米科技在新工業化科技體系中的主導作甩以奈米科技為核心展開新科技革命和新產業革命走奈米科技強國之5各;2)把發展奈米科技與建構人工化學生產方式和深層迴圈式生產體系統一起來努力實現從原子、分子層次上控制物質的組合與分解實現勞動物件的深層化、生產過程的迴圈化,拓展生產資源和克服環境汙染以奈米科技大力推進新工業化(3)把奈米科技與資訊智慧科技相結合努力開拓資訊化與微製造相結合、資訊流與物質流相統一的新型社會交流模式努力實現以資訊方式傳輸物質這個21世紀的最重要科技整合創新;(4)在推進奈米科技發展中,我們不要左顧右盼不要動搖要抓緊時機從現在開始就要把奈米科技作為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的重點突破環節,爭取在2020年前成為奈米科技強國居於世界領先地位奠定我國在新工業化程序中的能動局畫(5)中國在21世紀上半葉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在如何抓住奈米科技革命及其引發的新產業革命這一環節因4此我們必須加大財力、人力投入以政府推動和市場拉動的合力全力推進奈米科技的發展。

  (四)生物科技發展戰略

  生物科技的發展己成為人們充分關注的熱點。生物科技的發展有兩大趨勢:(1)研宄層面的趨向從原子、分子層次揭示核酸、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及運動並進而把握生命的秘密;(2)應用層面的趨向把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生物工程技術應用於醫藥事業、農業生產、生態保護,推動生物技術產業化。這些趨勢表明生物科技本質上也屬於微觀製造科技它也是從原子、分子層次上控制物質組合與分解的科技。在21世紀生物科技在奈米科技、資訊智慧科技等科技的幫助下,將實現人造生命的理想。這也是新工業化物質生產的重要特徵之一。

  我國在生物科技發展中的戰略措施是:(1)認清生物科技發展的實質與方向爭取在最終實現人造生命的目標中做出較大貢獻;2)推動生物科技產業化,尤其在食品、醫藥、環保產業中要大力發揮生物科技的作甩努力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3)同時要認識到生物科技在產業化和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侷限性,它自身不可能形成一場產業革命它將與奈米科技等一起發揮作用,實現從原子、分子層次入手進行的化學物質和生命物質的人工創造與生產,所以應把生物科技與奈米科技密切結合起來共同推向產業化。

  (五)新能源科技發展戰略

  目前,人類仍處於礦物能源為主導的時代煤、石油、天然氣都屬於化學能源它們有兩大缺陷一是儲量有限不可再生,二是汙染環境。21世紀的能源大趨勢是:(1)化學能源逐步失去主導地位(2)在化學能源失去主導地位之後有一個過渡階段能源出現多元化狀態煤、石油、天然氣、氫氣、水能、風能、太陽能、核能等處於齊頭並進狀態(3)最終物理能源將佔居主導地位主要是核能和太陽能最佳的核能利用不是核裂變能而是核聚變能更有可能的是清潔、高效的D—3He受控熱核聚變能21世紀人類將建成月球能源基地,以月球的太陽能發電和D-3He熱核聚變發電來滿足地球社會的能源需要。這將是新工業化能源科技及其產業化的最理想目標。

  中國的新能源科技戰略應該是:(1)努力探索能源多元化開發煤的清潔利用技術和氫氣燃料技術大力提高水能和風能的利用率;2)充分認識開發太陽能、核能在提高文明水平實現新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甩積極提高太陽能、核能利用技術和利用率使其逐步成為主導能源決不可停留在化學能源為主導的水平上(3)要重視月球能源開:發要充分認識在月球上建立新能源基地的歷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中國21世紀的新能源最高戰略目標也是建立月球能源基地這事關中國的新工業化程序與國際地位。

  (六)新材料科技發展戰略

  材料屬於勞動物件不同水平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面對的勞動物件或材料是不相同的。新工業化的新材料首先是指原材料它是比工業化生產更深層次的物質物件對新工業化生產而言原子和分子層次的物質成為生產原材料,因而各種廢棄物質也都可從原子或分子層次上作為原材料而進入再生產。其次新工業化生產的新材料還包括各種人工生產的多級新材料,這些新材料不是大自然形成的甚至是大自然永遠都不可能形成的新材料它們經由人工設計而被生產出來這些新材料種類很多,具有優異或特殊的效能能夠進一步加工製造成功能複雜的生產生活用品。不論是更深層次的物質物件還是人工生產的新材料,都離不開新的工藝和技術它們都屬新材料科技的產物。從新材料科技的發展趨勢看原材料深層化、人工材料多級合成化以及材料使用迴圈化是三個主要趨勢它們都體現了材料科技的新水平。

  我國的新材料科技發展應本著以下原則進行:

  (1)資源深層迴圈利甩這需要能夠研發從原子、分子層次上迴圈利用資源的新工藝新技術以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滿足社會對資源的需要;(2)深層加工合成新材料尤其要重視大力發展奈米材料科技以拉動整個新材料科技的發展不斷開發生產出性會巨優異和特殊的多種多樣的新材料;3)對傳統材料的再開:發使其在效能上獲得重大突破。

  (七)生態科技發展戰略

  從根本上講生態科技不應是一種被動的專門用於治理各種環境汙染的科技它是一種積極的生產模式生態效益是其必然的結果。這種生產模式就是新工業化的深層迴圈式生產體系和迴圈經濟體系而深層迴圈式生產中運用的各種科技都是具有生態效益的科技其頂端表現應是能把一切廢棄物質都可作為資源投入再生產的各種科技。中國的生態科技發展戰略措施是:(1)要努力發展迴圈生產和迴圈經濟,從根本上把各種廢棄物質納入再生產;

  (2)要大力發展生態建設科技,把自然環境保護和建設好;3)也要積極發展預防、降低和治理汙染的科技在未建立起完整的迴圈生產和迴圈經濟體系之前對各種汙染的積極預防和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八)太空科技發展戰略

  在新工業化時代太空將成為人類展開活動乃至生產的場所。太空科技的大趨勢是:(1)近地空間的開發各種人造衛星的研製、發射與使用;2)空間站的建立主要用於太空觀測、載人航天研究(3)深空探測如火星探測;4)太空資源的開發利甩這將成為繼探測之後的一個新動向人們己開始追問“花那麼多錢上月亮幹什麼?上火星幹什麼f這表明人們對太空的研宄己轉向實用性思考。

  我國的太空科技發展戰略措施是:(1)把太空科技置於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把努力建設太空社會作為新工業化程序的突出戰略目標建設最先進的太空開發強國;(2)以太空探測、太空開發為軸心展開太空科技活動尤其要重視月球能源基地的探測與建設,這是21世紀太空開發最具實用價值的目木示也最能促進太空科技的全面發展,接下來應是月球和火星的生態化改造;(3)太空開發應以高度智慧化活動為主要方式即以運用太空機器人、遠端遙控活動為主實現全自動化的自組織、自進化式生產,高智慧化機器應在太空開發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4)積極倡導國際合作倡導太空開發中的全球人類共享、共有,反對太空開發中的狹隘國家化和軍事化等反文明傾向。

  (九)保障和促進新工業化科技發展的重要措施

  ()堅持科技興國戰略,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對關鍵科技領域的投入使科技投入佔GDP的比例由目前的1%逐步提高到4%(20年內)、6%(30年內)、8%(50年內)乃至更高成為世界一流科技強國;2)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不斷提高教育水平,20年內普及高中教育,50年內普及高等教育,大力建構全民教育體系;3)科教興國要採取政府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的戰略措施努力培育科教產業、科教市場不斷最佳化人們的消費結構和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努力培育和擴大人們的知識性消費(4)大力倡導創造為本價值觀使社會消費形態由生活享樂型轉向學習創造型建設真正的學習創造型社會;(5)把科技發展與中國新工業化程序密切結合起來不斷把科技新成果推向產業化使科技發展成為新工業化的強大動力產業化也會反哺科技發展新工業化的宏偉目標也會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不竭力量源泉(6)大力推進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