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外弟盧綸見宿》賞析與閱讀答案

《喜外弟盧綸見宿》賞析與閱讀答案

  【詩歌名稱】:喜外弟盧綸見宿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內容】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註釋】

  【註解】:1、沉:沉淪。2、分:情誼。3、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裡只是說明兩家是表親。

  【韻譯】:寧靜的夜晚四周沒有近鄰,我荒居舊屋家道早就赤貧。枯黃的老樹在風雨中落葉,昏暗的燈光映照白髮老人。因為我長期以來孤寂沉淪,你頻來探望令我自愧難忍。平生情誼可見是自有緣分,更何況本身就是姑表親門。

  【評析】:詩意在寫自己貧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況的。盧綸的《晚次鄂州》(卷六)中,也有“舊業已隨征戰盡”句,與此詩中的“荒居舊業貧”句,正好印證,說明表兄弟兩人,此時處境都很艱難,環境使其更能互相體恤?

  詩的前半首寫靜夜荒村,陋室貧居,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髮人,構成一個活生生的畫面,表達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後半首寫表弟盧綸來訪,在悲涼中見到親友,自然喜出望外。這一悲一喜,互相映襯,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

  【簡析】:外弟也是一位詩人,自然更會成為知心朋友。全詩渲染了荒居的悽苦,更襯出相聚的快樂和深情。

  【練習題】

  見宿:留下住宿。②分(fèn):情誼。蔡家親:也做霍家親。晉羊祜為蔡邕外孫,這裡借指兩家是表親。蔡家親:表親。

  (1)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此詩表達了詩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感情。

  (2)前人認為全詩動人之處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兩句,請從情景關係的角度分析其獨到之處。(4分)

  【答案】以悲景寫哀情;不著悲字而悲情自現(或寓情於景,不直接寫情,而將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作者簡介】

  司空曙(約720-790?)

  [唐](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今屬河北省)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為至交。性耿介,不幹權耍。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闢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曙詩有集二卷,登進士第,不詳何年。曾官主簿。大曆五年任左拾遺,貶長林(今湖北荊門西北)丞。貞元間,在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幕任職,官檢校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曙為盧綸表兄,亦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為行旅贈別之作,長於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閒淡,語近性情。(《唐音癸籤》卷七)有《司空文明詩集》。字文明,一作文初,廣平(郡治今河北永年東南人。曾舉進士,為劍南節度使幕府,官水部郎中,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長於五律。詩風閒雅疏淡。

  【譯文】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圍沒有鄰居,夜晚特別安靜。原來的家業喪失殆盡,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黃的樹葉飄零,燈下有我白髮老人。因我長久地孤獨沉淪,有愧於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況還有表親呢。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因表弟盧綸到家拜訪有感而作。

  首句是寫作者悲涼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無四鄰,孤苦無依,生活貧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寫景抒情,把一位窮愁潦倒的白頭老人的形象刻畫得很豐滿。後兩句寫對錶弟到來的感激,這是寫“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為自己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全詩語言樸實,語調低沉悲切,真實感人。

  司空曙和盧綸都在“大曆十才子”之列,詩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從這首詩,尤其是末聯“平生自有分(情誼),況是蔡家親(羊祜為蔡邕外孫,因稱表親為蔡家親)”,可以看見他倆的親密關係和真摯情誼;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涼。據《唐才子傳》卷四載,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為“性耿介,不幹權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這首詩正是作者這種境遇的寫照。

  詩篇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在寫喜悅之前,先寫悲涼。首聯寫詩人的住處荒僻,沒有四鄰,毫無家產,十分貧困。頷聯寫他孤獨而衰老。“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採用賦而比的手法,寫盡了孤獨衰颯的況味。既可理解為孤燈之下,一個白髮老人,常常對著雨中那樹葉枯黃的老樹出神發呆;也可以理解為室內燈下的白頭人,好比門外雨中的黃葉樹,顯得十分衰老而孤獨;還可以理解為樹葉在秋風秋雨中枯萎凋零,正像人在社會上受打擊摧殘後顯得十分蒼老衰颯一樣。總之,這兩句詩既寫的形象鮮明,又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很耐咀嚼。故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悽感,見乎言表。”其實,三詩各有特色,都能當得起後面這幾句評語,正可不必硬分高下,以上司空曙用了兩聯詩句,寫盡了自己的'悲涼悽苦,而且目的正是為了烘托後面的喜悅之情。

  頸聯說,因為我失意沉淪已經很久,所以見到你能頻頻地來看我,跟我親近,我內心既覺得慚愧,更十分感激。“患難見真情”,在人情淡薄,世態炎涼的濁世中,有如此知心的一位表弟能常常登門探視,安慰,論詩,怎麼能使詩人不喜出望外呢?所以尾聯進一步說,這大概是我們平生本來就有情分,更何況你我又是表親呢?如此懇切的話,真是情見乎辭色,盧綸聽了之後,一定會跟他格外親近吧?

  首詩是作者因表弟盧綸到家拜訪有感而作。首句是寫作者悲涼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無四鄰,孤苦無依,生活貧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一聯寫景抒情,把一位窮愁潦 倒的白頭老人的形象刻畫得很豐滿。後兩句寫對錶弟到來的感激,這是寫“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為自己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處境不佳,又感到對不起親人,所以仍感辛酸慚愧。全詩語言樸實,語調低沉悲切,真實感人。

  前四句描寫靜夜裡的荒村,陋室內的貧士,寒雨中的黃葉,昏燈下的白髮,透過這些,

  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畫面。這畫面充滿著辛酸和悲哀。後四句直揭詩題,寫表弟盧綸來訪見宿,在悲涼之中見到知心親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雲《詩境淺說》說,這首詩“前半首寫獨處之悲,後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為律詩一格”。從章法上看,確是如此。前半首和後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總的傾向是統一於悲。後四句雖然寫“喜”,卻隱約透露出“悲”:“愧君相見頻”中的一個“愧”字,就表現了悲涼的心情。因之,題中雖著“喜”字,背後卻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髮,互相映襯,使所要表現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藝術效果。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②。司空曙與盧綸,既是表兄弟,又都是才華橫溢的大曆詩人,所以當盧綸前來住宿時,司空曙極為高興。便揮筆寫下了這傳誦千古的名篇。

  比興兼用,也是這首詩重要的藝術手法。“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不是單純的比喻,而是進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來烘托氣氛,特別富有詩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樹之落葉來比喻人之衰老,是頗為貼切的。樹葉在秋風中飄落,和人的風燭殘年正相類似,相似點在衰颯。這裡,樹作為環境中的景物,起了氣氛烘托的作用,類似起興。自從宋玉《九辯》提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落葉,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氣氛,“黃葉樹”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緒。比興兼用,所以特別富有藝術感染力。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雲: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慾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善狀目前之景,無限悽感,見乎言表。其實,三詩之妙,不只是善於狀景物,而且還善於設喻。司空曙此詩頷聯之所以為優,在於比韋應物、白居易詩多了雨景和昏燈這兩層意思,雖然這兩層並無“比”的作用,卻大大加強了悲涼的氣氛。“雨中”、“燈下”兩句之妙,就在於運用了興而兼比的藝術手法。

  總之,此詩運筆疏淡,寫景真切,感情純樸,結構精巧,的確是司空曙的一篇傑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