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讀後感

關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讀後感

  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

  聖地亞哥十六歲時,便渴望認識世界,雲遊四方,開始牧羊生活。他一連兩次夢到埃及金字塔附近有一批寶藏,老人撒冷王為他解讀天命(理想),並鼓勵他去追尋。於是,他決定穿過大沙漠,去金字塔前。路上,他被騙去所有身家,並在一家水晶店打工,明白了馬克圖布(命中註定)。他走進沙漠,到達綠洲,找到了師父鍊金術師。他遇到了他的另一半法蒂瑪,並兒乎因此放棄自己的天命。他把自己變成了風,溝通了世界之魂(上帝之魂)。他來到金字塔前汴頓悟寶藏就在故鄉教堂的無花果樹下。他回到來時的路,終於找到寶藏,並循著風中之吻奔向廣漠中痴情等待的法蒂瑪。

  這是關於理想的,

  你的腦海中浮現這樣一句話。

  當聖地亞哥還是個牧羊人時,他開始嫌棄忠誠陪伴他左右的羊群:羊唯一需要就是水和食物。只要他帶領它們到達安達盧西亞最好的草場,羊群就將永遠跟隨他。即使日復一日在日出日落之間苦熬,即使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從未讀過一本書,也不懂人的語言,聽不懂人們講述的新鮮事,只要有水和食物,它們就心滿意足。作為回報,它們慷慨地奉獻出羊毛,心甘情願地陪伴著牧人,時不時還奉獻出自己的肉。

  因為它們相信他,而忘記了相信它們自己的本能。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能引領它們找到食物。

  少年是不甘平凡的,與其說羊群跟著他,不如說是他在跟著羊群。羊群沒有自由是因為他,他沒有完全的自由也是因為羊群。他完全可以去金字塔前,卻因為羊群而不得不來到破廟中。而少年嫌棄羊群,不僅因為這個,還因為他看不起羊。他從羊的身上,看到了羊那樣的人,安於現狀,對環境毫無感覺,即使頭頂懸了一把彎刀也毫無感覺。從他十六歲開始就不甘當神父,希望瞭解世界、雲遊四方。後來老人的一番談話讓他有了穿越大沙漠的決心。

  他打破了世界上最大的謊言--人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

  他告訴我們,年少要輕狂,極端地說;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自然,這裡的揮霍並非虛擲光陰,而是朝一個理想、目標進發。而追逐自己的理想就像登山,像旅行,我們要做的就是克服其間的一次次困難。

  你搖晃著杯子,

  將裡面的液體一飲而盡,

  卻感覺不出任何味道。

  我告訴你,

  這是世間所有味道的混合。

  無論是登山還是旅行,我們在意的都是沿途。如果在你登山時用直升機將你帶到山頂再馬上回來,你自然不會願意。因為登山在意的是攀登過程,而不是僅求一個結果。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知道更多,瞭解更多,懂得更多。

  在引子中保羅這樣寫道:

  “有三類鍊金術士,”我師父說道,“有的說話空洞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說些什麼;有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說些什麼,而且還知道鍊金術的語言所指向的是心靈而不是理智。”

  “那麼第三種呢?”我問。

  “他們從未聽說過鍊金術,但卻在生活中發現了‘點金石”

  無疑,保羅要講的便是第三類鍊金術士,他以聖地、正哥心靈的成長曆程來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中尋找“點金石”。

  而當我讀完此書並再看到引子時,一切都明朗了起來。湖泊總能從少年的眼中看到自己美麗的映象,所以失去了少年,等於失去了被肯定的自己。

  所以,故事中“宇宙的.語言”,應該就是對萬物的愛情吧。你愛萬物,就是愛自己。

  萬物皆為一物,便是作者告訴我們的真正的“溝通”。保羅認為萬物會講千萬種語言,葉子講著森林的語言,貝殼講著海的語言,沙粒講著大地的語言。人類也有自己的不同語言,人類講著不同的語言卻可以相互溝通,人類與動物相差甚遠卻依然可以溝通。人類不是草木,不是礦物,不是風雨雷電,卻甚至可以聽懂大自然的預兆,與宇宙溝通。而聖地亞哥便是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學會了這一點。

  因為萬物皆為一物。這一物,便是整個宇宙所使用的同一種語言--愛的語言。

  因此,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使用保羅教給我們的東西。比如,同早晨剛起來時看到的第一縷從窗戶中透入的陽光打聲招呼。踩著輕快的步伐,對在路上看到的第一朵鮮花報以一個甜甜的微笑。並不感傷地,揮著手告別夕陽,並告訴它,明天要早點來哦。

  當你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上帝所創造的一切時,你就尋到了你生命中最偉大的寶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