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創新作文素材:漢字危機,新媒體時代自我拯救

2015年高考創新作文素材:漢字危機,新媒體時代自我拯救

  《中國成語大會》是繼《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後,又一檔重大影響力大型電視文化節目,於4月18日起登陸央視。每週五晚20:00CCTV-10科教頻道播出。是中央電視臺2014年的重點節目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們意識到鍵盤時代對傳統漢字書寫的衝擊。而《中國成語大會》也讓我們驚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四字格”,在現實中竟然如此“乏人問津”。

  成語所承載的人文內涵非常豐富和厚重,大量成語出自傳統經典著作,表達著臧否人倫善惡、境界高下的中國價值觀。堪稱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廣的,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相比,《中國成語大會》在保留相似競賽形式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獨特多元的創新構思,併力邀畢淑敏、蒙曼、酈波等多位重量級文化名人擔任評判嘉賓,希望能夠細緻展現中國成語獨有的語境之美。

  兩檔節目一播出,便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人們對“自己究竟還會寫幾個漢字”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人說自己“會念不會寫,會寫也寫得很難看”;有人說自己“習慣了拼音打字,輸入法會自動生成成語等詞彙,把傳統文化都忘記了”;還有人痛定思痛,表示要多看看《現代漢語詞典》。許多畢業於正規大學中文系,而且現在正在從事出版編輯工作的人在看完節目後也堅定的認為,自己的語文一定是數學老師在體育課上教的!

  [構思點撥]

  這是一個緊扣時代熱點的材料題目,同時也是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文題目。高中階段的同學都要面臨高考,同樣也面臨著漢字書寫的問題,因此這個題目,學生也應當有話可說,可事可寫,有情可抒。然而要寫好這個材料作文也並非易事,因為作文材料中的“漢字危機”已經限定了寫作內容,考生只能圍繞著這一現象寫作,而不是寫作其他的內容,這樣學生的寫作從內容、立意都受到了限制。儘管如此,本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上還是可以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寫作的。

  (1)漢字危機現象的危害。

  對漢語漢字的普遍蔑視會逐步消解和瓦解國人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中國辭書學會會長江藍生批評說:“我們前輩有一句話叫‘敬惜字紙’,這種對於漢字、對於自己母語敬畏、尊重的傳統,我們現在到哪兒去找?”相反,江藍生認為,一些人隨意拿漢字、漢語調侃、戲謔,來解構漢語的語法規則,歪曲一些字的形音義,這種現象已非常普遍。長此下去,作為母語的漢字本體就會發生蛻化和異化,它反過來就會侵蝕我們的精神和文化。

  (2)漢字危機的成因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說,漢字書寫的困難是當今全球化引發的文化危機的一個方面、一種反映。全球化在經濟上體現為跨國公司,經濟產業鏈的全球配置,在文化上則體現為西方文化,或者說是拼音文化的擴張。因鍵盤的使用而引起的這一輪的漢字危機,也是一種現代性的危機。以鍵盤為標誌的電子技術,是一種現代技術,它已經全面接管現代社會的'運轉,塑造了現代生活的面貌。放棄鍵盤,理論上在一個封閉環境(比如一個國家內部)也許可以做到——事實上,根本做不到。因為這意味著放棄了效率,放棄了與世界接軌,也就是放棄了“現代化”。

  (3)漢字危機現象的反思。

  在20世紀最初的幾十年,不少重量級的文化人物曾經非常激進地批判漢字文化,他們中有的人認為漢字與現代世界文化格格不入,主張學校都要採用拼音文字;還有的人甚至主張廢除漢字,採用羅馬字母。這些主張是激進的,因而,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是當時中國先進分子對國家富強的強烈訴求在文化層面上的反映。漢字作為舊文化的突出代表,被當作進步的絆腳石,必須徹底地搬開,才能產生新的文化。在現在看來,這可能就是漢字的危機,可當時的人不這麼看,不僅沒有看作是危機,反而認為是革命,是變革的機會。

  為什麼對於漢字的幾乎差不多的做法,在一個時期是革命,在另一個時期反而成了危機?我們認為,這是因為時代格局發生了變化,由此帶來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在批判漢字、追捧拼音文字的時候,當時的中國社會面臨的問題是:落後和封閉的中國有被世界現代化潮流拋棄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激烈地批判本國語言,主張拼音文字,目的就是為了與世界接軌,搭上現代化的“班車”,趕上那一波全球化潮流。而現在,中國已經在全球化潮流中,人們無處不在地享受著現代化的種種便利,鍵盤書寫帶來的此輪漢字危機,是在全球化時代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獨立性和獨特性的問題,是如何避免體現在文字書寫當中的本民族歷史、文化和思維方式不被技術整合,因而可以說是對全球化和現代性的一種應激性反思。

  (4)漢字危機的應對措施。

  隨著IT技術的發展,在數碼電子產品和傳統的漢字書寫這兩方面,我們既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廢食,一方面不可能脫離現實,抵禦各種數碼產品和新技術,迴歸單純的筆紙時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傳統,傳承文化,漢字書寫決不可荒廢遺忘。需要在這兩者之間找好平衡點,掌握一個“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