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事實上,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很多父母都覺得和孩子越來越生疏,越來越難溝通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和孩子溝通起來如此困難呢?小編帶來的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和孩子越來越生疏,無法溝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這些錯

  比如他們會用這樣一些話語來壓制孩子與父母溝通交流的慾望:

  “現在就回去把沒有完成的作業寫完,否則就別想睡覺”

  “趕快把你的房間打掃乾淨,要不然就不要吃飯”

  “不允許你和小朋友出去玩,如果不聽話就別回家了”

  “再不起床,有你的好果子吃,看我怎麼收拾你”

  “我警告你再哭就要打你了,不許哭了”等等

  當這些話成為父母面對孩子時的口頭禪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就與父母變得生疏了。

  比如說“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麼做才對”

  “你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老師頂嘴”

  “要好好讀書,將來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否則就要撿垃圾”

  “你按照我說的去做肯定沒有問題”等等

  他們覺得這種方式是給孩子經驗,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但事實上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孩子反而很反感。

  孩子沒有真正的嘗試,沒有真正的去實踐,他們對於這些事情就是0經驗,最終你們的那些成功經驗、好思路都不是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

  我們要知道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充當的角色,我們只能給予引導,真正走完人生的還是他們自己。

  比如說父母通常會說“你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熱度堅持不了多久”

  “早就知道你考不出好成績的”

  “就是你的錯,說再多也不能掩蓋你所做的事情”等等

  他們覺得這樣做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樣一味的否定和打擊,會讓孩子嚴重的缺乏自信心。

  一個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唯唯諾諾,猶豫不決,更別談何成功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自己最親的人每天都否定自己,給自己貼一些消極的標籤,我們還有狀態去好好奮鬥嗎?

  比如說“你看人家小明多聽話、多乖啊,你再看看你”

  “別再說大話了,就你那樣子還能考出好的成績”

  “別再說大話了,就你那樣子還能考出好的成績”

  “考了這麼點的分數還有臉吃飯”等等

  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是特別大的,因為本身孩子沒有考好,或者在面臨失敗時非常難受,如果父母在一味的比較、挖苦和嘲笑,會更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自信心,孩子有可能真的會自暴自棄。

  如果你覺得和孩子無法溝通了,或者發現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了,我們作為父母的就要開始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當的語言和舉止,阻礙了孩子與你的進一步交。

  只有找到原因對症下藥,處理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

  家長與孩子直接出現隔閡,導致無法溝通,嘗試改變教育方式

  我們在生活中不難看到,在很多家庭孩子與父母都出現溝通困難的情況,只要開口說話,便是無休止的爭吵,親子之間出現隔閡,相互不理解。

  父母本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對孩子諄諄教導,但是孩子卻不領父母的好意,認為父母在干涉自己的生活,限制他們的自由。父母不理解原來乖巧懂事的孩子,為什麼變得越來越難溝通,聽不進去正確的意見。

  鄰居家的孩子小強今年上高一,每天放學回家都能聽見爭吵聲。鄰居也經常訴苦,孩子到了青春期變得越來越難溝通,聽不進去父母的任何建議,總是喜歡與父母背道而行,為什麼孩子越大越難管,越不愛和父母溝通。

  鄰居嘗試很多方法,但都不能改善與小強之間的關係,孩子正值青春期,又不能放任不管,鄰居每天都為了孩子的事情頭疼,健康也出現問題。

  01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越來越難溝通的情況

  孩子在小的時候非常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都願意追在父母身後說個不停,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變得越來越不愛與父母溝通。

  父母想知道孩子的情況或者心裡的想法變得比登天還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越來越難溝通的情況?

  第一、經常敷衍孩子

  家長可以反省自己是否有這樣的情況,當孩子樂此不疲的向家長描述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能由於孩子說的事情過於簡單,認為很幼稚,或者由於正在做其他事情,所以出現經常敷衍孩子的情況。

  面對孩子的進步時也吝嗇自己的語言對孩子的表揚不真誠,慢慢的為孩子感知到父母對待自己不認真的狀態,所以便不再願意與父母訴說任何事情。

  第二、溝通不平等

  孩子遇到困難希望得到父母幫助,或者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過於嚴厲,或者經常指責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溝通是不平等的。

  父母居高臨下的態度讓孩子感覺不舒服,所以拒絕再與家長進行溝通,他們寧願把心裡話向外人訴說,也不願意同父母講。

  第三、強迫孩子接受家長的'意見

  當孩子的意見與父母發生分歧時,父母強迫孩子接受家長的意見,且一刀切的認為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這種被迫式的接受,讓孩子感覺不到尊重,所以會出現排斥和父母溝通的心理。

  02如何學會與孩子溝通

  溝通是一門學問,即便是親子之間也應該掌握溝通的技巧,不要認為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當家長抱有這樣錯誤的想法時,只能讓孩子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學會與孩子溝通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方式。

  1、平等交流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應該是平等的,父母與孩子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當孩子出現問題,希望得到父母幫助時,父母應該拿出真心平等的與孩子進行交流,像朋友一樣聽孩子訴說苦惱,幫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孩子才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2、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對待孩子的問題時,無論是錯誤還是孩子的進步,家長都要認真的對待,認真的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幫助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面對孩子的進步時,也要具體指出進步的地方,真誠的誇獎孩子,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態度時,他們才願意與家長互交真心,樂於和家長溝通。

  3、尊重孩子的意見,關鍵時刻給予幫助

  當孩子提出與父母不同的想法時,家長不要一面倒的認為家長的做法永遠是正確的,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

  即便孩子的想法是錯誤的,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孩子進行嘗試,哪怕犯錯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在關鍵時給予孩子幫助,這樣的幫助才會讓孩子感激。

  4、不打擊孩子

  當孩子取得進步,向父母進行展示,希望得到父母的誇獎時,此刻父母不要吝嗇自己表揚的話語,要真誠的針對孩子進步的地方表揚孩子,注意表揚的方式要多樣化。

  另外當孩子與家長有不同意見或者犯錯時,家長不要揪住錯處不放,要相信孩子能夠知錯就改,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更不要用粗暴的話語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這樣容易讓孩子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也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的情緒。要做到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發自內心的肯定孩子,父母的真心也一定會被孩子感應到,他們會用同樣的方式回報父母。

  樂學說教育寄語:

  我們不難發現親子關係融洽的家庭,都是父母善於和孩子溝通。溝通其實並不難,只要父母肯放下身段,認真平等的與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不打壓不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在自由的氛圍下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把父母當成知心朋友,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