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馬史詩》讀後感(通用11篇)

《荷馬史詩》讀後感(通用11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馬史詩》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1

  《荷馬史詩》是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荷馬史詩》被稱為“希臘的聖經”。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希臘史稱作“荷馬時代”,因《荷馬史詩》而得名,《荷馬史詩》是這一時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伊利亞特》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的一場戰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希臘人為奪回海倫,組成十萬聯軍,遠征特洛伊城。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最後,希臘人用木馬計智取特洛伊城,大獲全勝。

  《奧德賽》敘述伊塔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人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世界古代文學的珍貴遺產。這兩篇故事都是古希臘盲人歌手荷馬所作,因此統稱為《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個故事歌頌英雄的威武勇敢,讚美希臘民族歷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喀琉斯,他是個近乎完美的英雄,他勇敢、富有同情心、重視榮譽,但是具有固執、易怒等弱點。

  《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部傑作。

  正如雨果說的:一部傑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峰。你跟隨著他攀登而上,即便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

  荷馬帶我走進世界文學史的殿堂!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2

  荷馬史詩是對人性的描寫,寫得很華美,也很真實。可以看作是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來作深刻的寫實。史詩第一部《伊利亞特》,從寫神的爭鬥開始,寫的是神的慾望和貪婪。西方的神,本就是人化的神,與東方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截然不同。之後,史詩從神正式寫到人的慾望和貪婪。人對情慾、對權力、對榮譽的貪婪。然而,男人和女人的慾望和貪婪卻有不同,也許男人的慾望要純粹得多——可以為了女人,放棄王位;為了權力放棄女人;也可以為了榮譽放棄一切。而女人們似乎是情慾的貪婪者,但事實上,她們什麼都不想放棄。她們不會和流亡的王子浪跡天涯,即使他風姿依舊;更不會與戰敗的國王床第之歡,即使他腰纏萬貫。

  從這個角度上講,女人比起男人來,似乎更加貪婪。阿喀琉斯、赫克託耳、阿伽門農,男人們的英雄,因為女人而死;女人們也死了,被更不肖的男人殺死。在我看來,他們都是自殺的,死在自己的慾望和貪婪之中。史詩第二部《奧德賽》,也描寫了人類相同的貪婪。但這部後期作品,謝天謝地,也展現了人類美好的品質——女人對愛情的忠貞,男人對家庭的依戀和責任。俄底修斯是特洛伊之戰的智者。也許,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知道,只有美好的品質才能幫助自己找到幸福之源,慾望和貪婪只會毀掉自己。正如赫克托爾所說:“幸福的日子其實很簡單,辛勤的勞動;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丈夫;同情弱者。”

  《荷馬史詩》,一本蘊含哲理的書。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3

  讀了《荷馬史詩》這部鉅著,我被深深地感動了。他們的一言一行,亦成為永恆的經典……

  第一部分中的阿伽門農和阿喀琉斯都是熱血與勇敢的化身。為了親人與正義,他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還有帕里斯的哥哥赫克託耳,雖然他在整本書中是一個次要且負面的人物,可是他的那種愛國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

  與此同時,天神們也恢復了本來的面目,開始了凡人般的鬥爭,真可謂是無稽之談,我們不能不能不說這是對神的一種大膽的諷刺。第二部分中的主人奧德修斯既堅忍不拔,也有勇有謀,給我的觸動也最大。歷經千辛萬苦之後,他上了岸沒有盲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不辭辛苦,從別人口中得知真相。可見,他是十分謹慎和理智的。

  信念可以改變一切:為了奪回海倫,希臘人不惜犧牲無數人的生命;為了與家人團聚,奧德修斯再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磨難後,依舊不改當初……

  就讓那些信念永存心間的人們,一起攜手相成功的道路上奔跑吧!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4

  赫克託戰死的那一段。就我個人閱讀體驗,赫克託是個比阿喀琉斯豐富的英雄。他身後是古老的文明,滿城的人民,前方是殺人不眨眼的阿喀琉斯。作為城市的守護者,他在槍林箭雨前放下武器,試圖妥協。面對著給全城帶來災難的海倫,他也給予了最大的包容和理解。讓他們衝到戰船之前的時候,特洛伊的預言家看到宙斯的預兆,讓赫克託停止攻擊。赫克託只說了一句:“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care about is our city.”

  赫克託一直不敢面對阿喀琉斯,因為他知道阿喀琉斯是他的天命,他死亡的預兆。他繞著特洛伊跑,不想面對阿喀琉斯。但他在雅典娜的欺騙下終於鼓起勇氣面對這位半神背水一戰。他將死之際也終於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命運,說到:“我的生命是不能賤賣的,我寧可戰鬥而死去,也不要走上不光榮的結局,讓顯赫的功勳傳到來世。”

  在那個背景下,無論實力如何,對於預言正確與否,開始他不敢面對,之後敢於面對。

  赫克託沒什麼黑點,真面的英雄,待人友善忠於家人,守護家園子民,挺身一戰。

  金庸在《碧血劍》後記《袁崇煥評傳》提到,和滿清皇太極設反間計,崇禎和他的大臣們怎樣商量要不要殺了袁崇煥,有劇烈的悽愴之感。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5

  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組成的荷馬史詩是現存的最古老的希臘文學作品,標誌著希臘文學的輝煌的開端,它如實地反映了遠古希臘社會發展的某些形態,藝術地再現了當時的文化。《伊利亞特》所記敘的主要是希臘人圍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託耳、奧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門農、墨涅拉俄斯、菲羅克忒忒斯、阿喀琉斯等,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從阿喀琉斯的出身來看,在史詩中,阿喀琉斯是一位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臘英雄一樣,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點。

  阿喀琉斯是《伊利亞特》的中心人物之一,希臘聯軍中最大的英雄。他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戰場上幾乎是百戰百勝,殺死過無數敵人的特洛伊英雄,從特洛伊人在對沒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和有他參戰的希臘聯軍時的不同反應的對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戰,比如身著阿喀琉斯的黃金戰甲的帕特洛克羅斯出擊時,特洛伊人從遠處看到他,以為是阿喀琉斯來了,即嚇破了膽,陣腳大亂,自相踩踏致死的人無數,在阿喀琉斯罷戰期間,特洛伊人在他們幾次進攻中還取得過上風,都攻到希臘的戰船上來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臘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臘人的戰船可能都會被赫克託耳燒燬了,後來,阿喀琉斯重新武裝上戰場,希臘人又佔了上風,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託耳被阿喀琉斯殺死,特洛伊人元氣大傷。其次,阿喀琉斯忠於自己的朋友,當帕特洛克羅斯被赫克託耳殺死時,他真心實意地痛惜帕特洛克羅斯的犧牲,決心為他復仇,於是他又重新武裝上戰場,殺死了赫克託耳,並將他的屍體捆綁在戰車上驅車遊行,雖然這是阿喀琉斯兇殘的體現,但這也是他忠於朋友的體現。因此,阿喀琉斯是一個英勇善戰、忠於朋友的人。

  阿喀琉斯也有他的弱點存在,比如當大統帥阿伽門農侵犯了阿喀琉斯的戰利品時,阿喀琉斯公開斥責他的損人利己,並拒絕戰鬥,他斥責阿伽門農的私心是正確的,但是頑固的罷戰是不恰當的做法,他的罷戰給希臘聯軍帶來了不少的損失;他殺死赫克託耳後將他的屍體釘在戰車上驅車遊行,全然不顧特洛伊城的一片悲哀,手段是何等的殘酷,這正符合當時正在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的特點;後來他再次進攻特洛伊城,不顧太陽神阿波羅的勸阻,還對阿波羅口出狂言,最終被帕里斯暗箭射死。由以上三例可以看出,阿喀琉斯也是一個殘忍、任性和執拗的人。

  同時,從一些細節也不難發現,阿喀琉斯也是一個具有善良的同情心,且熱愛生活的人。“我寧願在人間當奴隸,也不願在陰間當君王”。表明了他熱愛人間的生活態度。

  總之,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當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是鮮明多面的,他的形象體現了古希臘氏族社會英雄人物的特徵。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6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從古中國到古埃及,從古印度到古巴比倫都有他們各自的文學經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莎士比亞戲劇》《紅樓夢》《安徒生童話》……我最喜歡的是《荷馬史詩》,在這個寒假中,我把它讀完了。

  《荷馬史詩》分為兩部分:伊利亞特涸奧德賽。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奧賽德”。

  這一部分講的是奧德修斯和他計程車兵們因為風暴,所以和大部隊分開了。而在路上,他計程車兵因為惹怒了太陽神阿波羅而被捲進風暴失蹤了。而奧德修斯因為剛開始得罪了海神波塞冬,所以回家的路十分艱辛。

  終於,他歷盡艱辛回到家鄉,將那些背叛自己的人殺了,和自己的妻子佩涅和兒子特勒團聚了。

  《荷馬史詩》中的“奧德賽”讓我們領悟到“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道理。

  正所謂“十年寒窗中狀元”。咱中國有許許多多的狀元,可他們那一個不是苦讀出來的?他們經歷了十年的艱苦奮鬥,只為了科舉的那一天中狀元。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努力了,就可以得到回報。

  透過讀《荷馬史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透過自己汗水澆灌過的果實,才是真正的豐收,才是真正的喜悅!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7

  《荷馬史詩》(之《伊里亞特》)講的是希臘和特洛伊打了十年的仗,最終希臘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計,最終把伊利昂(特洛伊)攻下了。那為啥希臘和特洛伊要打十年的仗呢,因為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把希臘的王后海倫搶走了。特洛伊戰爭是人跟人打,人跟神打,神跟神打,真熱鬧啊!

  我喜歡奧德修斯,因為他聰明機智,英俊瀟灑,異常英勇,並且他射箭技術異常高,一支箭能射穿十二把斧頭。

  下頭我再講講阿克琉斯,他的盾牌異常堅固,打起仗來異常厲害,最終阿克琉斯被帕里斯的箭射中了腳踝,然後就一命嗚呼了。阿克琉斯的媽媽是河神,阿克琉斯剛一出生,她就抓住他的腳踝,放在神水裡浸泡,這樣身體就刀槍不入,可是,腳踝這個地方,河神忘了在河水裡浸泡,結果就成了他的弱點。(媽媽,你咋不把我也在神水裡泡一泡啊,這樣我就超級厲害了,就能夠刀槍不入了啊!)

  下頭我再說說赫克託耳,我最喜歡他了。他英勇無比,可是,他把阿克琉斯的朋友殺死了,還搶下了他的盔甲。阿克琉斯十分惱恨,發誓要報仇。盔甲有一道裂縫,其他人都不明白,僅有阿克琉斯一個人明白,他就拔出利劍,“唰”的一聲刺中了赫克託耳盔甲的裂縫,結果,鮮紅的血流了出來,就這樣,阿克琉斯把赫克託耳殺害了。可是,我還是佩服赫克託耳,因為他是特洛伊的第一勇士。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8

  神話一直都是孩子們的嚮往,在看《荷馬史詩》以後,我更加是這麼認為。美國有一部非常大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影片的內容就是出自《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書和電影的細節也有差別,書是偏向於描寫希臘的神,而電影是表述人的,可是這兩者又是那麼緊密地聯絡著,不能缺其一。

  特洛伊一戰到底是真是假,一直都是世界之謎,可如今已在土耳其挖掘到特洛伊的遺址,這多少也有點證據證明特洛伊曾經輝煌得存在。這場戰爭充滿了希臘特有的神話色彩,這是如此,使人感覺到這場戰爭的盛況是如此空前絕後。

  正所謂亂世造英雄,這場戰爭無正義可言,表面說是有世上最美麗的女人海倫引起,實際上還是權力在做崇。帕里斯聽神的指示,愛上了希臘國王弟弟的妻子海倫,並把她帶回了特洛伊。於是希臘就藉此正式攻打特洛伊,在兩軍對峙的時候,希臘國王就很直接的告訴了他弟弟,別傻了,我不是為你的女人而來的,我要的是更大的權力。戰爭就是如此莫明其妙地開始了。

  赫克托爾是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特洛伊最優秀的戰士,他的父親稱他為“天下最好的兒子。赫克托爾有一條原則:敬重神明,忠於妻子,保護祖國。然而赫克托爾被逼上這場戰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他愛他的弟弟,他要捍衛他任性的弟弟的愛情。當希臘大軍列大特洛伊城外時,赫克托爾毫不猶豫地應戰了。作為父親,他是那麼深情地告訴還抱著一個小寶寶的妻子:“我也想看著我們的孩子長大,然後有許多的姑娘追求他。”無論是哪一方面,赫克托爾都堪稱偉大,包括他最大的敵人阿喀琉斯也同樣是如此認為。

  阿喀琉斯是全希臘最好的戰士,他刀槍不入,驍勇善戰,唯一的致命傷是腳踝,這是神話的魅力。他似乎天生就是屬於戰爭的了,他熱愛戰爭,一個不折不扣的冷血殺手。他的母親是神,預言阿喀琉斯若是參加這場戰爭就必然會死亡是相連的,他最後還是選擇了榮譽,他不甘於平凡,在希臘的神話中,它是最勇猛的戰神。在赫克托爾殺了他的表弟後,他親手殺死了赫克托爾。最懂英雄的人就只有英雄了,阿喀琉斯最後對赫克托爾說了一句,我的兄弟,我們很快又會見面了,改變了阿喀琉斯一生,導致阿喀琉斯死亡的並非是他一直嚮往的榮譽,而是平靜而不平凡的愛情。他愛上了他的俘虜,赫克托爾的表妹布里塞伊斯。他讓他的部隊回希臘去,而他卻毅然進入了木馬,起初我也不明白他為了什麼,原來是為了救他心愛的`女人。帕里斯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腳踝,書上說是由於太陽神阿波羅幫助帕里斯,阿喀琉斯在臨死之際,抱著布里塞伊斯,“我征戰一生,是你給了我平靜。”原來英雄最後想要的也不過是平靜。

  特洛伊淪陷,戰爭也就結束了,英雄們的靈魂也得以平靜了。有人如此寫過,在戰爭的最後,我們記住了阿喀琉斯的強大,赫克托爾的偉大。我們不禁要問,戰爭到底帶來了什麼?我不知道。

  戰爭的背後到底又蘊藏了什麼?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9

  神的國度與人的國度,神性與人性,界限可是森嚴?

  宙斯愛赫克託,只是因為他的獻祭豐厚,而並非因為他是個英雄;這種基於利益的喜愛終於使其架不住眾神的裁斷,而判決赫克託死亡。

  阿喀琉斯在庸庸碌碌地長壽和短暫卻閃光地生活之間,選擇了後者。

  奧德修斯經歷萬般苦難卻矢志不渝地回家,他是智慧而堅韌的,是真正的英雄,這種英雄比阿喀琉斯那種特別能戰鬥的英雄強過百倍,所以奧德賽專寫奧德修斯的故事;而阿喀琉斯做了些什麼呢?我的印象是他一直在與人爭鬥,顯示其力量,此外並無其它;其侮辱赫克託屍體的事蹟則更使他顯得氣量狹窄、意氣用事和水準低下。

  當美神阿弗洛狄忒與戰神阿瑞斯私通被美神的丈夫設計網住,並請眾神來參觀評斷之時,阿波羅問赫爾墨斯,若是你這樣,當會如此?赫爾墨斯則答為了接近美神,他願遭受更為難堪之事。看來,孔夫子所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也適用於希臘的神。

  荷爾德林的一首詩曾寫出了神與人,尤其是與詩人的關係:

  “如果生活純屬勞累,人還能舉目仰望說:我也甘於存在?是的!只要善良,這種純真,尚與人心同在,人就不無欣喜以神性度量自身。神莫測而不可知?神如蒼天昭然顯明?我寧願信奉後者。神本是人之尺度。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我要說星光璀璨的夜之陰影也難與人的純潔相匹。人乃神性之形象。大地上可有尺度?絕無。”

  《荷馬史詩》,一本蘊含哲理的書。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10

  歐洲文學起源於古希臘時代,而荷馬史詩則是這一源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它啟迪著後世詩人豐富的靈感,促成了無數傑作的誕生。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又譯《伊利昂記》)和《奧德修記》(又譯《奧德賽》),相傳為公元前9世紀左右由一個盲詩人荷馬所作,但詩人的生平已不可考。

  荷馬史詩的內容來源於公元前20世紀特洛亞戰爭後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在公元前9世紀至前8世紀由荷馬整理加工成演唱本史詩形式,在公元前6世紀被正式寫成文學。到了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經亞歷山大城學者編訂後便成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樣子。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它廣泛地反映了古希臘時代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鬥爭和思想感情,堪稱人類社會童年的“百科全書”。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佔據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就被公認為文學作品的楷模。2000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馬克思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說它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

  荷馬史詩的成就是巨大的。掩卷之餘,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個個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驕橫傲慢的阿伽門農,輕薄無能的帕里斯,水性楊花的海倫,鍾情痴心的卡呂普索。當然,最讓讀者難以忘卻的還是三位英雄人物,阿喀琉斯血氣方剛,單純執著,是力量的化身;赫克託耳是一個具有濃厚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為保衛家園,戰死沙場;俄底修斯則是個大智大勇,百折不撓的英雄。在描寫這些人物時,作者運用了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如寫俄底修斯假扮成乞丐回家,眾人都認不出他,只有一隻老狗搖尾歡迎他,這種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令人拍案叫絕。史詩結構精美,剪裁巧妙,佈局完整。兩部史詩的時間跨度都長達10年,但詩人只截取了幾十天發生的事,而又重點寫了某幾天,都是一個情節,一個主要人物,一箇中心。這種以點帶面的結構,使得史詩繁而不亂。史詩的情節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充滿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把我們帶入到一個神奇、悠遠的古希臘時代。樸實、流暢的語言,有如一股清新的海風,讓我們感受到人類原始時代質樸自然的語言風格。特別是那些新鮮、奇特而又不失貼切生動的比喻的運用,更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總之,荷馬史詩以絢麗多彩的生動畫面,氣勢雄偉的高昂基調,單純質樸的藝術風格,在歐洲文學史上豎起了第一座光輝燦爛的紀念碑。

  荷馬史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兩部史詩包括了絕大部分的希臘神話。這些神話成為後世文學家們創作的題材。“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說自己的作品是“荷馬盛宴的殘渣”。維吉爾、但丁、彌爾頓、莎士比亞、歌德這些享譽世界的文學家們都從史詩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到了20世紀,人們痛感現代文明的墮落,他們把目光轉向了悠遠純真的神話時代,詹姆斯·喬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就直接借用了《奧德修記》的故事。而今,“特洛亞的木馬”,“不和的金蘋果”,“阿喀琉斯的腳後跟”,“阿波羅計劃”這些史詩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常用語。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藝術中的瑰寶,在藝術上達到了幾乎難以企及的高峰。同時,史詩具備某種超越個別文化,超越個別時代地域的普遍意義,使任何讀者都更容易產生共鳴,發生興趣,它的永恆的藝術魅力永遠讓人迷醉。

  《荷馬史詩》讀後感 篇11

  《荷馬史詩》有兩部分《伊利昂紀》、《奧德修紀》,前者寫了為榮譽而戰鬥的英雄眾多形象,後者寫奧德修斯戰後歸家路途艱辛,以及歸家後維護家庭而戰鬥事蹟。在古代,部落的戰爭本就是為了掠奪財富、奴隸和家畜而引起的。

  《伊利昂紀》第一卷開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憤怒,王者阿伽門農觸怒了太陽神,祭司的女兒被阿伽門農霸佔,為了消除災難奉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卻又將阿基琉斯戰利品、床伴搶奪,阿基琉斯感到這是恥辱拒絕參戰。導致了聯軍的節節敗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來戰爭。

  在戰場上衝鋒在前,表現最為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們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戰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臘的基調是人本主義,重視個體生命,珍視個人價值,英雄主義盛行。特洛伊戰爭就為這些英雄們贏得榮譽提供絕妙的舞臺,為了榮譽能,夠分到物質財富,展現自己的勇力和智慧,贏得不朽的名聲。阿基琉斯明知自己在戰場上將死的命運,但是他義無反顧的選擇戰爭。當他的摯友帕特羅可洛斯在戰場上被赫克托爾殺了時,聽到噩耗的他似發怒的獅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親賜予戰甲,他要重登戰場,他要把赫克托爾撕裂,要讓特洛伊城變成墳墓,就這樣由於戰場勇者出現,形勢迅速轉變,萬軍之中他才是王者、霸者,濃烈的英雄主義氣息,高漲的復仇情緒,卻也將這位英雄拖入戰爭深淵,幾無退路。

  赫克托爾父親的眼淚,讀到此處不由使我嘆息。我嘆息特洛伊的勇者,軍隊的統帥戰死在阿基琉斯的槍下,轉瞬間戰爭形勢大逆轉,無數的生命橫死沙場。他的屍體是在老國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還的。當赫克托爾與希臘聯軍交戰,他預感到特洛伊將要毀滅,對妻兒所面臨的悲慘命運感到難過,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負起保衛國家的責任,史詩中他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

  《奧德修紀》的主人公奧德修斯在人與自然的鬥爭中,歷經十年的海上漂泊和重重困難之後,他終於征服了自然,贏得了勝利,迴歸家園。在他以“無人”之名與獨眼巨人較量之時,人的力量和化解危機空難的機智得到了最好的展現。當他在自己家中看到求婚者們無恥的侵犯他的財產,並貪戀他的妻子,奧德修斯便設計,讓求婚者們付出生命的代價,只有這樣才能贏回自己的尊嚴。

  在《奧德修紀》中,雖然更多的內容是描寫諸神的安排,奧德修斯的奇遇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但對英雄事蹟的敘述中,也從不避諱露骨的戰鬥場面描寫。這些戰爭場面一樣讓人身臨其境、心驚肉跳、熱血沸騰,彷彿能找回塵封了的對冷兵器時代的衝突的記憶。

  英雄們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歸家途中,總是全力以赴地迎接生命的挑戰,在與苦難的對抗中使人生最大程度地閃現出光和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