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創造性人格”的培養論文

中學語文教學“創造性人格”的培養論文

  摘 要:創造性人格是學生具有善於提問,勤于思考、想象;勇於肯定自我,樹立自信,表現自我;具有持之以恆、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個性品質。“中學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中學語文 創造性 人格 培養 能力

  語文學科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在二十一世紀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大批的具有創新素質的“創造性人格”的中學生。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創造性人格的前提和原動力

  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是把語文審美能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必然成為他們熱愛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長劑。當學生對某一領域或某一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才會願意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進而深入的探究它,於是產生了學習的動機,所以說,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緊密相連,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為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時,我們才能引導學生輕鬆地走進語文的聖殿,去感受文學的美。因此,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格的重要前提和原動力。

  二、創設寬鬆的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性人格的重要條件

  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和具有強烈表現慾望的前提是:要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資訊傳遞。不允許學生犯錯誤是壓抑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形成的,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關懷,讓他們具有自信心,大膽地去表現。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應該用信任和鼓勵多給學生創設一些自我表現的空間,多發現孩子們的優點,及時表揚和肯定,不是用燭光照亮學生,而是用火柴點燃學生的智慧。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語文是語言的藝術,審美的學科,因發於心,故能動心。每個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都與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有關,因而會產生差異。重視差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寬鬆的創造空間,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學中,讓學生收集查詢與課文有關的資料、照片、錄音、光碟、實物器具、網上圖片資料等,共同享受體驗,甚至還可以讓學生透過對話、歌曲、舞蹈、小品等表演形式去感悟理解。這種互動式參與教學,整理資訊的能力成為形成學生創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透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的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課堂上有三種學習情境,分別是:合作、競爭和個人學習,其最佳的是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合作,透過交流與合作學生獲得了知識和探求知識的方法,在與人共處中,激發學生創作的火花。教學中把不同成度,不同能力,不同性格個性的學生分組,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啟發,便於交流,便於個性互補。透過對交流結果的比較,學生學會了自信地表現自我,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意見,樂於探索,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啟發。教師要善於捕捉、發現學生的即興創作、交流成果,及時進行評價引導,把這些閃光的成果進行歸納、整理、積累。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的有效途徑。

  五、以隱性課堂教育為基本點,塑造創造性人格品質

  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語文課堂中隱性教育的滲透是重要的途徑。文明、向上、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的示範作用,互動、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能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教師端莊大方的儀表,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態度,豐富、文明、富於感染力的語言,公平待人的印象等,用這些看似平淡的細微之處去影響和感化學生,使學生在無聲、平淡中感受教師的品質,長此以往,便會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終身受益。

  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體現了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相互尊重人格和權利、相互開放、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等關係。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有人格價值的人,師生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學生的人格成長主要取決於師生關係在內的隱性課堂。師生關係緊張會傷害學生自尊,影響他們自由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養成發展”。 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個性,最大限度的發揮民主,創設寬鬆、自如、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隱性課堂為基本點,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

  六、以語文活動課為平臺,引發學生完善自我人格

  人格教育是強化與內化的統一,需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透過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來剖析自身人格的弱點,提出人格自我改造和完善的設想和措施,從知行統一角度來重塑、完善自身人格。如舉辦採風、影評、生活聚焦討論、詩歌創作朗誦、自辦手抄報、編小《文學報》、書法比賽、演課本劇、社會調查等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會更多地關注自己的生命價值和創造性人格,在尋找自我閃光點和自我價值的同時,樹立自信心,不斷完善自我創造性人格,在有趣的交往活動中學會理解尊重同伴,接納他人,寬容差異,與人合作,“修已善群”,使自己有良好的適應性素質,進取性素質,完善創造性人格。

  七、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培養。透過語文課堂教學“師生共處一種植根於語文人文精神的人倫情懷、人生體驗、人性感受,充分啟用本來凝固的語言,充分施展個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種痴迷如醉、迴腸蕩氣的`人化情境”,從而達到語言立人,培養創造性人格的目的。

  具體來說,語文課堂教學,學生面對人文性很強的範文文字,這些文字或熱情純真,或優美典雅,或令人感奮,或啟人思索,學生在欣賞、讚佩的同時,觸發了思想和情感,從而潛移默化地構建創造性人格。另外,語文課堂上透過審美鑑賞,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獲取新的資訊,經頭腦加工,想象和聯想,受到語言藝術美的薰陶,物神合一,再與心謀。審美教育觸發了學生的靈感思維與藝術再現。

  八、以閱讀教學為渠道,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

  1.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

  創造性人格應具有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從質疑開始的。語文學科比其他任何學科更具有質疑的條件,更具有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特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品大多是經典名篇,有很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註釋經過許多專家學者審訂,無疑是要相信的,但相信不等於迷信。名家作品中也會有一些不合語法,表意不確切的句子或註釋不準確的條文,不少篇目受特殊時代和地域的侷限,思想和主旨與新時代不符,同時文學本身往往帶有多義性。語文閱讀教學中透過學生質疑,培養他們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平中見奇,一般中見特殊,特殊中見一般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教師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要樹立敢於“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敢於懷疑經典與權威,去從自我的視角分析問題。

  2.重視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打破傳統的單向思維定勢,把學生從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中解放出來,敏捷、靈活、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真正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如學習《愚公移山》時有學生提出:為什麼不搬房而要移山?難道真要幾代人在終日移山的勞苦中度過?幾代人就為移山而活著?難道非要透過移山破壞環境而換取出門順利嗎?這些理解雖有些以今律古,但難能可貴。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格。

  九、以作文教學為載體,塑造學生心靈,建造人格品質

  寫作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創造並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不斷地審視自己,校正自己,使自己健康發展。讓學生明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溫暖環境中,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人生,成為一個真情貫注的人,懂得珍惜愛心,尊重他人,關心、同情、幫助困難的人、弱小的人,懂得把愛心回報他人,回報社會,成為有責任感的人。也可以讓學生拋棄自卑、自負,激發自強意識,改變當代學生慵懶怠惰、不思進取、怯於競爭、意志軟弱的個性品質……。總之,讓學生在作文中自塑,可以達到規範行為,培養創造性人格的目的。

  總而言之,創造性人才必須具有創造性人格品質,創造性人格品質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透過培養逐漸成長髮展起來的。只要我們對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性人格上的條件、途徑有了充分的認識,只要我們高高舉起“創新”大旗,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志向、創新精神、創造毅力和創造性品質,語文教學的明天必然會更加燦爛輝煌。

  參考文獻

  <1>陳建偉,《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