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三首的詩歌解讀

鄭愁予三首的詩歌解讀

  1、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三月的江南,該是春欲暖花含苞草長鶯飛的美好時節;三月的江南,該是推窗望遠心生期盼的美妙時光……但詩人詩歌裡的三月江南,卻是東風不來、柳絮不飛,音不響、春帷不揭,那小小的惹人憐惜的有情人,在等待中,容顏如蓮花開落,時而幸福時而憂傷,心卻如寂寞的城,窗扉緊掩。寂寞是期盼不得而致,正如失望由希望而生,在三月裡緊掩窗扉,緊掩起來的該是怎樣的一份情感,怎樣的一種心痛?最後句裡,詩人向我們揭示了這一切的原由“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是啊,一個美麗的錯誤,一場不為世俗所接受和祝福的愛情,如此如此。短短九行詩句,卻道盡了一個曲折故事的美麗和感傷,詩句婉約,意境典雅,畫面感極強,將“錯誤”情節中的`真情和疼痛,演義得淋漓盡致。讀後掩卷,仍唏噓不已。

  2、

  森林已在我腳下了,我底小屋仍在上頭

  那籬笆已見到,轉彎卻又隱去了

  該有一個人倚門等我

  等我帶來新書,和修理好的琴

  而我只帶來一壺酒

  因等我的人早已離去

  雲在我底路上,在我底衣上

  我在一個隱隱的思念上

  高處沒有鳥喉,沒有花靨

  我在一片冷冷的夢土上……

  森林已在我腳下了,我底小屋仍在上頭

  那籬笆已見到,轉彎卻又隱去了

  “森林已在我腳下了”,“雲在我底路上,在我底衣上”,詩篇開端,就展示出一副開闊、浩淼的詩歌意境。但詩人緊接著就說:“我底小屋仍在上頭”“我在一個隱隱的思念上/高處沒有鳥喉,沒有花靨/我在一片冷冷的夢土上……”。高處是不勝寒的,是一片冷冷的夢土,沒有鳥喉,也沒有花靨,但“我”因了思念卻一直暢遊其中。“我”思念的是誰哪?一個倚門等我的,“等我帶來新書,和修理好琴的”可以一起論詩、共同把琴的紅顏,一個懂我知我、用籬笆構築溫暖溫馨的知己。而此時,此人已去,物是人非,舊年的籬笆想像中似在眼前,卻“轉彎卻又隱去了”,“我”只有借酒澆愁,並在酒醉中不停地思念和回望……這是怎樣的一種惆悵、怎樣的傷懷和傷感啊。詩句語詞輕淡,意境縹緲,亦虛亦實,虛實交錯,唯妙唯肖地表述了一種幽深又飄忽的情感。

  3、

  在一青石的小城,住著我的情婦

  而我什麼也不留給她

  只有一畦金線菊,和一個高高的視窗

  或許,透一點長空的寂寥進來

  或許……而金線菊是善等待的

  我想,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

  所以,我去,總穿一襲藍衫子

  我要她感覺,那是季節,或

  候鳥的來臨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

  無疑,這又是一篇愛情詩歌,並且,這樣的愛情是不高尚不潔白的,詩中的主人公是個愛情上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他不但佔有妻子,還要再佔一個情婦,。即使常常不去情婦那裡,也不給她一點點自由,把她鎖在青石小城的深閨之中,“什麼也不留給她”,除非一畦象徵著善等待的金線菊和一扇寂寞難奈時向遠處眺望他的視窗,並武斷地認為,“寂寥與等待,對婦人是好的”。而他去時,穿件藍衫子也是為了讓她覺得,和天色一樣的衫子,象徵著季節,象徵著候鳥,傳來了他的訊息,以免她對他徹底失望。即使是這樣的一種情感表述,淡淡的語詞裡,卻蘊涵著一份非常自然真實的動人情愫。這種情感不偽裝、不雕飾,情景和諧一致,亦有一種動人的魅力,從而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這就是我昨天下午在書店偶爾看到的那一個,正是這個情感自私卻藝術魅力極強的小詩歌把我領入了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歌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