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義》讀後感

《精要主義》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精要主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要主義》讀後感1

  這幾天的朋友圈又多了這樣的言論:只有個月207年就結束了,整天忙忙叨叨的,但感覺年度計劃的清單一個也沒完成,好焦慮。然後大家一通附和點贊。說實話這也是我的心聲。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你只是用戰術上的努力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放棄你的無用社交”等,這些微信朋友圈流行的雞湯文章,其實和我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精要主義》講的是一個道理:即精神上的斷舍離、專注於最重要的事。

  精要主義者認為幾乎一切都不重要,極致的追求“更少,但更好”。要從繁雜的生活中,過濾篩選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切記貪多求全、事事應允,而是主張只做必做之事。

  在如今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的資訊獲取、物質選擇、各種機會和挑戰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及的豐富,每個人都拼命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結果大多數人都陷入了一種疲於奔命的狀態。《精要主義》這本書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擺脫窮忙的狀態。

  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印象深刻的三條:

  一、探索: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

  精要主義者只接受前0%的機會,放棄不錯,等待“最好”。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抽點時間,哪怕每天5分鐘給自己留一個空間和時間,有機會探索和思考,只有適時的抽身和脫離,你才有機會看清全貌,放眼全域性,而不是糾纏於細節。最最重要的一點,千萬不要為了做事犧牲你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夠幫助你看清機會,選出最值得做的事情。

  二、排除:敢於堅定的、拒絕地、優雅地說不,只答應真正的要事。

  說“不”需要勇氣,但只有對一些事情說“不”,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提前設定好自己的邊界、並做充分的溝通,一方面可以減少直接說“不”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自由。要知道,人生中一半的麻煩源於答應的太快,拒絕地太慢。而對於一些機會事情,慢慢的我們發現我們做錯了,也要有勇氣止損。不要對自己說“為什麼現在要停止,我已近投入了這麼多了?”而要問自己“如果不是之前已經有投資,我現在願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多少”。

  三、執行:小處著手、養成習慣、一步一個臺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任何事情,我們可以把它分解、小處著手,提前準備、努力追求重要領域中每一個微笑但平實的進步。而且要儘量把做事養成了一個個小小的習慣,這樣我們執行起來會毫不費力從而堅持持久。要專注於當下,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不要回憶過去,也不要考慮未來,專注於處理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精要主義的核心思維不是教人再多做一件事的方法,而是教你只做必須的事情。要重視自己選擇的`能力,更多努力不一定帶來更多收穫,“更少、但更好”可以,有的時候要拒絕一些機會,包括好機會,擁抱真正的契機。

  親愛的們,什麼是你真正重要的事情呢?你找到了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做精要主義者,不要在瑣碎中無足輕重,要自律的追求更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大的確定性、更強的掌控力、更多的途中之樂,過一種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過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過一種簡單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口中眼中朋友圈中貌似成功的生活。

  《精要主義》讀後感2

  一本書的精華內容,濃縮起來可能就是一兩句話。但是作者們卻用一本書的篇幅來給你講訴這一個道理。

  有時候我也會想抄抄捷徑,看看別人寫的讀後感或者書籍簡介不就瞭解了嗎?但是每當我這麼做時,我都會以搜到一些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對我來說卻是不痛不癢,過目就忘的大道理而告終。人生匯成一句話可能也就是那麼一兩句,何況一本書。大道理於我們就像一口要吃下的大胖子。俗話說,大道理都懂,但卻不一定能過好這一生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這本精要主義,也是如此。如果用一句話概述這本書,講的就是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物上。

  但是作者就是要把這句話揉碎了掰爛了講給你聽。今天讀完整本書,我也想透過寫寫讀後感加深自己的理解,將這些大道理拆碎了,才能慢慢消化成自己的營養。首先來拆分一下這句濃縮的話。

  一,你是否重視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和精力80%都是被浪費掉了?很多人都聽過帕累託原理,80%的成果是由20%的努力產生的。對於不重要的多數,和重要的少數,我們該怎麼區分?特別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隨便刷個微博刷個抖音,一兩個小時眨眼就過去了。網際網路社會資訊高度過載,有太多東西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如果我們不安排自己的時間,就會被別人安排。找到你的二八定律是實行精要主義的前提。

  二,你的重要事務都是些什麼?你是怎麼定義你的重要事物的?很多人對自己要求是很精進的。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為了適應社會,我們都希望掌握不同的知識,技術,我們忙於工作,試圖八面玲瓏,卻又深感疲憊。停下來問一下自己,這些事值得我投入時間和精力嗎?世間事務機會之繁多,遠非個人時間和資源所能及。其中甚至不乏很多非常好的機會。但是面對這些,我們能否進行真正的權衡取捨並做出艱難的決定。

  三,精要事物需要你的甄別,幾乎一切都是噪音,只有少數事情價值非凡。花心思精力去辨別,是屬於磨刀不誤砍材工。淘汰非精要主義不僅是心智的訓練,也是情感的訓練,比如必要時候對大多數的社會壓力說不。

  四,留出空白,閱讀思考。比爾蓋茨的故事可以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靈感。他是經常性的從日常工作中抽離出一個禮拜,僅僅為了閱讀和思考。即使在公司發展最繁忙的階段。我們留出一週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每天你是否可以留出半個小時的空白時間,僅僅是閱讀,不是部落格,微博,新聞,網路文學,而是真正的經典文學。這些書會給我們啟迪,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可能性。能夠激勵我們去顛覆關於何事最重要的種種固有見解。有的人認為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有自由而又無用的靈魂。有人看重出世的平淡。而有人看重滾滾紅塵一定要趟這一趟。適時抽身,為自己創造思考和探索的空間,閱讀一下別人的人生百態,退一步更能看清局勢。

  五,精要主義不是事事都機關算盡,不是功利主義,功力主義的人是認為,對自己沒用沒意義的就是非精要事件。但是精要主義是真正懂得自己內心的人。也許遊戲(不是單純指網遊)是沒用的,但精要主義者知道,遊戲能夠改善很多問題,在遊戲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更加活躍,行為更加靈活且富有創造性。遊戲鼓勵我們探索,拓寬思維,增強我們的好奇心,更是我們繁重生活中的解壓藥。也許睡眠在一些功利主義者心裡也是無用的,是一種浪費,他們以睡的更少而自豪,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就有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但精要主義者知道,充足的睡眠是為了更長遠的健康,和更好的專注力。

  六,活在當下。當你已經清楚自己的規劃。那麼拋開其他的外界影響,專注當下。

  但是當你有很多工需要完成,你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你認為這些都是你當下應該做的事,但卻無從下手時該怎麼辦?停下來,深呼吸。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最重要的事是什麼?不是明天最重要的是什麼!甚至也不是下一個小時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此時此刻!

  讓那些爭搶你注意力的事在這個篩選中一一被劃掉,留下你認為當下最重要的事!當你的清單變得單一而確定後,你便不會被那些還沒做的事而感到焦慮不安了。很多人忙碌一整天后卻經常感到碌碌無為,對未來迷茫,對當下焦慮。皆是因為從來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精要事物是什麼,也沒有真正的專注於當下。他們要麼對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念念不忘,要麼沉浸在未來的挑戰和機遇裡。卻錯過了當下和此時此刻。

  最後,精要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你早已過度填塞的生活中的又一個增加物。成為精要主義不是一朝一夕,大多數人也不是非此即彼,要麼是非精要主義者,要麼是精要主義者。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兩者皆有。但一旦當我們成為了精要主義,我們便會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

  當別人事事應承,滿口答應時,你發現自己說的“不”。當別人侃侃而談時,你細心聆聽。當別人在聚光燈下爭名逐利時,你卻甘做冷板凳,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發光的那一天。當別人熱衷於美化自己的簡歷,你卻正忙於一磚一瓦的構建有自己意義的事業。當別人喋喋不休時,你卻一笑而過。當別人為了他們的事業甚至和孩子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時,你卻知道孩子的童年是多麼的珍貴,遠比那些金錢名利重要的多。當別人活在忙碌而又忙亂的生活中時,你卻過著一種有效率,且極具滿足感的生活。

  精要主義雖說強調的是做的更少。但是,在如今高度負載的社會,做的更少,但更好反而需要更強大的內心,這無異於一場平靜的革命。

  《精要主義》讀後感3

  1.WHY——為什麼要學習精要主義

  精要主義可以讓每個人達到個人貢獻峰值。精要主義思維是一種用來處理所有事情的更簡單的方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無所不包的生活和領導方法。

  如果你不能自己安排自己生活的優先順序,就只能任由別人幫你安排。

  2.WHAT——精要主義是什麼

  精要主義是:只做必做之事,儘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時間和精力投資。不是靠大腦應激性地作出選擇,而是有意識地區別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精減非精要之事,然後清除障礙,從而為精要之事提供清晰順暢的實現路徑。精要是一種自律的、系統的方法,用於決定個人貢獻峰值的所在,然後輕鬆地執行。同時精要目標既具體可行,又鼓舞人心;既充滿意義,又容易衡量。

  3.HOWTOFINDIT——怎樣去找到精要主義

  前面已經瞭解了精要主義的核心是尋找個人貢獻峰值的所在,下面列舉幾種情況我們生活中可以應用到精要主義精髓的場景:

  ①每當面對取捨時,不要問:“我怎麼才能二者兼顧?”而是問:“我要的是什麼?”(透過改變問句的內容,就可以幫我們識別出最重要的事情是哪件。)

  ②製造焦點:要創造一個空間,來探索一百個問題和一百種可能性。眼睛聚焦的方式,不是死死盯住某事,而是根據視野的變化進行不斷地調整和適應。

  (當你確定好要做的事情後,把這件事情設定為你的焦點事件。專注於焦點的同時也要用眼睛的餘光去探索周圍的各種情況和可能,如果焦點所處的環境發現變化,這樣我們可以及時去調整方式和方法去適應變化。)

  ③讓遊戲重回日常生活。遊戲可以激發創意,也可以從過去的經歷中開發出有關遊戲的記憶,讓兒時的激動重現。

  因為遊戲能使大腦具有可塑性、適應性和創新性,能夠極為有效地改善包括個人健康、關係、教育、組織能力在內的一切。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遊戲,是小時候盛夏的一個夜晚,街道佈滿了收農產品的商販,我和小夥伴在人群裡穿梭奔跑,溜進不認識的人家,探索沒有去過的空間、偷摘花、大聲唱歌...那晚很興奮,很快樂,一切是新鮮的,未知的。

  從小時候的這個遊戲推斷出我喜歡探索未知,喜歡旅遊、花兒,而這些喜好和我目前的狀態是吻合一致的,小時候喜歡的這些遊戲一直到現在都在滋養著我,豐富著我的生活,讓我深深的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看吧,兒時讓我們感到快樂的遊戲早已根深蒂固地紮根在我們心裡,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現在要做的就是:重新找到它們。)

  4.HOWTODO——怎樣做才能成為精要主義者

  時刻謹記—精要主義者的核心思維模式:時間與精力只用於有意義的事。

  01、思維模式轉化

  要想成為實實在在的精要主義者,首先要將思維模式轉化為一種系統化程式,用來執行“追求更少,但更好”。

  02、尋找更多選項

  接下來,要開始慎重地探索更多的選項,來確保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怎樣挑選選項呢?

  進行高階搜尋並且問3個問題:

  ①令我深受啟發的是什麼?

  ②我特別擅長的是什麼?

  ③在這世上能滿足我重大需求的是什麼?

  透過上面這三個篩選標準幫助你快速準確地找到多種選項後,我們怎麼從這些選項中挑選出適合的機會?

  How to choose?

  我們可能面對的選項太多太多,我們這時需要制定一種具有選擇性而又有明確性的標準來幫助我們做選擇:

  第一步,把機會記下來。

  第二步,寫下3條“最低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進入考慮範圍的話,就必須達到這3條標準。

  第三步,寫下3條理想的或“極端標準”,如果這個機會要被考慮的話,也必須滿足這3條標準。

  按照這個流程,一旦這個機會不能滿足第一組標準,那麼答案很顯然就是No。但是如果它不滿足3條極端標準中的2條,答案依然是No。

  03、找到目標排除障礙

  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實現什麼,不如問自己:“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標準是什麼?”這樣才可以明確地找到目標。在完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要時不時問自己:“在我完成任務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礙?”“是什麼阻礙著我完成任務?”把這些障礙列一個清單。它們可能包括:讀後感缺乏必要的資訊、精力不足、追求完美。處理障礙的小Tip:“哪一個障礙掃除之後,其餘的障礙會立刻消失?”根據這個問題,來給所有的障礙排列優先順序,找出最關鍵的障礙,這個關鍵障礙解決後後續目標會更容易進行下去。

  04、建立個性化行為模式

  建立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的行為模式,有助於心靈免受那些需要耗費注意力的各種期待的干擾,並有助於集中精力處理重要事務。

  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常規,你並不需要真的去改變行為。你需要找到引發非精要活動和行為的刺激事件,並設法讓這個刺激事件與確屬精要的事情相關聯。

  比如,鬧鐘一響你就會刷朋友圈,那麼就用它來刺激你起床讀書。

  剛開始時,要抵制檢視朋友圈的誘惑的確是困難的。但是,你每次執行新的行為,每次拿起書都在強化大腦中這種刺激與新行為之間的關聯。很快,你將會下意識地、自動地執行新的常規。

  如果每一天的日程都是一樣,這樣的生活難免太單調了,你完全可以給一週的每一天都安排不同的常規,把一週分成幾個不同主題去找尋屬於自己個性化的生物鐘。

  我已經在開始嘗試進行自己的個性化日程安排,想要人生無敵的你也開始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