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讀後感(精選5篇)

《蜀道難》讀後感(精選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蜀道難》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蜀道難》讀後感1

  今天是語文課,老師教的這一篇詩是大家很熟悉的詩人李白——蜀道難。

  “噫旴嚱,危乎高哉……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拆縈巖巒……飛湍瀑流爭喧豗,砅崖轉石萬壑雷……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

  初次閱讀下,給我的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情景,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正是筆勢縱橫,如虯飛蠖動,起雷霆於指顧之間。

  久久驚歎回味之下,不得感到,人類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人應與大自然共同和諧發展。

  《蜀道難》讀後感2

  如果我們現在去四川的話,會認為李白《蜀道難》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寫得十分誇張,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因為當時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當時又沒有公路,當然十分不好走了,再加上詩中所說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就寫出了一個十分危險的風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後寫道蜀中要塞劍門關。詩人用西晉張載的《劍閣銘》中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我愛《蜀道難》,我愛古文,我更愛書和知識的海洋。

  《蜀道難》讀後感3

  小時便會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著能寫出這樣詩句的人該是怎樣的仙風道骨。直到初學《蜀道難》時,便又想如此謫仙般的人物怎會有這般畏嘆。之後反覆思索,終不得果。只覺人生路似蜀山道,坎坷嘆,波折嘆,不如學太白那樣心破九霄,得一世肆意灑脫。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仕途坎坷,世俗薄他。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有些人不需要姿態,便是一場驚鴻。皇帝欽點不可耀,奸媚詆譭最為悲。面對這滿目破碎的山河,盛唐不存,世態炎涼。經歷安史之亂,蒙冤牢獄之災,便是敬亭山後再無詩仙。是這世俗薄情,待他不善,還是這仕途坎坷,比蜀道路險,亦或是……他雖反覆驚歎蜀道難行,卻一直再走。不寄託高堂的莊嚴,不豔羨官場的利祿,任清風滌盪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千年的風吹過,蜀道依存,他寧折不彎的風骨猶在。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是階級腐敗,憂國憂民。

  “只扁舟破浪,亂髮當風”,蜀道究竟有多高險,讓他一嘆之不足而二嘆,二嘆不足則再嘆。這其中的反覆詠歎,是嘆蜀道之難,還是嘆軍事叛亂,是嘆錦繡繁華下的千瘡百孔,階級腐敗,還是嘆他這顆憤恨不平,憂國憂民的心。這又怎會是悲嘆,仰天長嘯,誰又與君知!獨坐花蔭下,獨自痛飲酒。“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怕錦城金醉紙迷,樂不思蜀,亂了天下。他為國為民的丹心猶在。

  “問君西遊何時還”——是人生路坎,心破九霄。

  “他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四海無鄉,酒入豪腸。七分月光,釀龕世夢。餘下月光嘯三分劍氣,繡口一吐便半個盛唐。我常於明月處想起他,思他的眉眼,思他的傲骨,思他的狂浪不羈,思他的肆意灑脫。便從中想到一個佩劍的白衣俠客,隨身攜著酒壺,且吟笑且徐行,慢慢消失在我的眼中,身後蜀山道上是他灑下的萬千銀輝。縱使人生路坎,但心破九霄。不如學太白豁達豪情,瀟灑走一回。他笑看紅塵的態度猶在。

  子之詩詞,傑力人上。大騁闕詞,至於如此。

  一勾彎月在冷凝處低懸,片片浮萍碎成搖曳的翡翠。之後便再讀,亦是悲嘆。不如看淡坎坷,心破九霄。

  《蜀道難》讀後感4

  小時候,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詩人是誰,我說是李白。我喜愛他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綿長;喜愛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唯美;喜愛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細膩

  我以為讀過他的這些詩就算是真正瞭解他了,可是當我讀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豪情時,我才發現,“詩仙”李白的詩就像是自己手裡舉著的那一壺酒一樣,令人回味悠長。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篇的那一句絕唱,絕非懦弱膽小無能之人能寫出來的,只有李白,這個敢叫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李白敢於叫板而出。

  我讀過很多作家寫山的高險,然而只有李白,這位用生命寫詩的人,可以讓我讀得脊背發涼。一首好詩總會有一兩句可以震撼到人心,而這首詩的每一句都足以讓我肅然起敬。

  全詩都是誇張地描繪蜀道的危險,行旅的艱苦。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透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透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透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悽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如果說,這樣就讓我們對蜀道的難畏懼,這似乎不是詩仙的作風。於是,接下來的.四句又唱出另一種絕響。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筆,勾勒出險而峻的蜀山絕壁,領我們進入那群峰之間共觀峭壁絕巖。“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僅此一句,酣暢淋漓,他帶著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聲響,連同那蜀道的艱險,一同呈現在世人前。讀詩,是享受美的過程,讀出了萬丈豪情的同時,還聽到了震耳的水流聲,看到了爭流的瀑布傾瀉而下。

  面對著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即使有著錦城的雲樂,李白也只有“側身西望長諮嗟”,早早回家而去。這並不是懦弱,他只是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一直以來,很想找一個完美的詞來形容李白,可是,太多的修飾在他的身上都顯得那麼累贅,他就是那麼一個飄然超脫的詩人,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只需靜靜的讀著他的詩,便懂了。

  余光中曾這樣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的,慘淡月光下,一個身影,左手一壺濁酒,右手一把利劍,趁著酒興而舞,劍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筆墨散亂地放著,紙上,一篇文章揚揚灑灑,最顯眼的,莫過於那幾個字:蜀道難。

  《蜀道難》讀後感5

  最近我讀了詩人李白所寫的《蜀道難》一文,這篇文章雖然不是第一次讀,但是當再次讀完後又讓人感慨萬千,又一次被李白的那種浪漫主義情懷帶進了詩裡,《蜀道難》凸現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湧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現淡淡讀了文章後的感想:

  作為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已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扛鼎之作,而《蜀道難》,就是這諸多審美物件中的一個經典。

  李白的人格力量是什麼?勿庸置疑,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的狂放。一個“狂”字,是他噴薄如日熱情似火的情感的體現,也是他對自己精神家園本能的執著的選擇:對“鐘鼓饌玉”的嗤之以鼻,蔑視鄙棄,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抗爭,毅然絕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一往情深,無比熱愛!

  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只有李白,只有有著風捲殘雲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群峰,壁立的懸崖,洶湧的惡水,淒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

  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 ”的洶湧激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容,真正體現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知道李白的《蜀道難》的人,應該很多,他給人以遼闊的遠景,一種地平線的寬廣的感覺,又有一種崩天開地的豁然。

  這是一種我們民族的本質,艱辛卻堅定,不易卻執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