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通用8篇)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通用8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1

  這個學期初,學校為每一位語文教師買了一本書——溫儒敏的《語文講習錄》。接到此書,我就如飢似渴地讀起來。

  讀完此書,我全面瞭解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總體特色、整體思路、框架體例及新變化新突破,能更好地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這套教材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隱在體系”,落實語文素養構成的知識點、能力點,要努力做到“一課一得”;教讀和自讀的課型的區分更加明晰;部編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特別強調課外閱讀,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制,形成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提倡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識字寫字教學更加講究科學性和教學效果,落實“多認少寫”原則,將拼音教學內容簡化和推後;寫作教學內容的編寫在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又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同時還非常注意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綜合性學習減少課時,提高效果,設計上加強了和閱讀、寫作課的練習,注意將口語教學滲透到平時的閱讀教學之中。

  讀完此書,我知道了“目前中小學語文備課過程中常見的幾個通病”(包括對課程內容目標缺少通盤的考慮,零敲碎打;備課前對課文缺少細讀和研究,有技巧沒感覺,過分依賴別人現成的教案,在“教什麼”等方面很隨意;教案設計遍地開花,重點不突出;程式太多,學生讀得太少;還有就是濫用多媒體,捨本逐末),也知道了 “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一是不注重教學的“梯度”,違背語文學習的規律;二是課堂教學“兩多兩少”,即教師講得多,討論對話多,默讀少,涵泳少;三是不讓學生讀“閒書”;四是“文筆”成了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五是“宿構作文”成風),最主要的是知道了如何避免和克服這些通病和偏向,認真備好課上好課,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讀完此書,我知道了“部編本教材專治不讀書”,知道了“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知道了“推進全民閱讀,語文教師是關鍵,應當做‘讀書種子’”。我們要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語文教學頭等大事,要讓學生多讀“閒書”,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書,我們語文老師要把讀書作為良性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教學的主要目標。

  也許我們不可能透過《語文講習錄》這本書就能全面掌握溫儒敏教授的語文教育思想,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本書可以成為為我們開啟溫教授語文教育思想的一扇大門,成為通往溫教授語文教育思想的一條路徑。閱讀此書,我們至少可以走進溫儒敏教授的語文教育思想!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覺得《語文講習錄》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2

  認識溫儒敏,是因為劉志民老師,不止一次在家長會中提及溫儒敏,想要提高孩子的語文成績,就要了解溫儒敏。因為他是部編本語文教科書的總主編,只有瞭解教科書的編寫意圖、體系構建、操作建議等,家長才能引導輔助孩子的學習思路,把握教材重點,孩子才能學習起來遊刃有餘,成績才會顯著提高。於是,我讀的第一本溫儒敏的書,就是《語文講習錄》。

  這本書,主要是講作者的講座和訪談:

  關於教材。

  首先,“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教材緊密結合語文學科特點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整體滲透,而並不是穿靴戴帽;

  其次,“守正創新”,部編教材的編寫要創新,是在學習和繼承以往教材好經驗的基礎上的創新,所以教材中增加了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增加了很多經典美文。同時溫主編提出“教材編寫最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落實的辦法”,所以新教材中我們看到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新教材專治不讀書;

  再次,“語文核心素養”,部編教材在構建適合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核心體系,即每個單元所體現的語文要素,當然這個體系是隱在的,是因為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語文的學習還是需要薰陶與涵養。

  關於教學。

  部編教材在構建適合中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核心體系,老師們就有了可以把握的“乾貨”。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有全域性意識,要研究教材,梳理其內在的知識體系,比較自然而又紮實的體現在自己的教學中。如針對目前學生讀書少的問題,新教材把“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溫主編建議我們一線老師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目的就是拓展閱讀面,增大閱讀量,改變語文課讀書少甚至不怎麼讀書的現狀。

  關於讀書。

  讀書就是營造“自己的園地”。作為一名現代的一名學生,更要做讀書的種子,作為現代的一名學生家長,更要用實際行動引導孩子讀書。自己和孩子首先要喜歡上讀書,把讀書當做一種良性的生活方式。課本上的內容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學業的需求,但讀書也不只是為了功利去讀,在讀書的過程中,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讓自己眼界開闊,思維活躍。這更是劉志民老師建立家長讀書的意義所在。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3

  讀了溫儒敏先生的《語文講習錄》確實學到了很多,有一些反思。

  溫儒敏先生特別強調了現今語文教學的一個現象:學生學習語文,都是圍繞本課知識展開,默寫詞語解釋、分析課文中心思想、寫段落大意、反覆操練讀題、答題技法。他說,照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去,學生記住了許多知識,做了大量的題,唯書沒讀多少,積累不足,語感不強,語文水平終究得不到提高。所以他強調:“要把培養閱讀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反思自己的課堂,確實如此,我每拿著一篇課文,從字、詞、句、段、篇翻來覆去地講個不休,修辭手法、說明方法、句型變換,各種題型面面俱到,生怕有個遺漏,生怕考試又失了分。語文教學,最終到底是教學生收穫什麼,我好像真的從來沒去認真地思考過,就是一直抓著考試、考題、考分團團亂轉。

  那語文課到底要教會孩子什麼呢?先生說,除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注重品位、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是在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基礎。

  要讓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中擠出時間看大量的書,真正做到廣泛閱讀,老師該怎麼去做,真的值得思考。畢竟時間有限,看大量的書是需要時間的。從先生的書中,我好像明白了一點,新課標中提出了要教會學生學會猜讀、快速讀、跳讀、瀏覽,都是在教學生怎樣快速地閱讀。只有比較快,才能讀得多,才能加大學生閱讀量,這一種讀法尤其適合課外閱讀。想要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我們還要打破一些讀書的觀念。“不動筆墨不讀書”,批評“讀書不求甚解”,這一些傳統觀念都要適時地去改變。除精讀課文需要提高要求外,學生平時的閱讀也是可以不動筆墨、不求甚解的,這樣做是可以拓展閱讀面,培養讀書的興味的。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4

  陪女兒到書店買書時偶遇《語文講習錄》此書,我是最先被“溫儒敏”這個名字吸引的。這個名字是現在的中小學語文老師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因為這個名字出現在我們每一冊的語文課本封面上,因為他是現行的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總主編,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是中國教育學會等機構評選的“當代教育名家”。

  拿起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水墨畫般淡雅的封面設計和封底這樣直擊人心的話語深深吸引:“《語文講習錄》總結了溫儒敏教授近年來關於語文教育的新思想、新探索、新見解和新方法。在本書中,溫教授從語文課程改革、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語文教學和語文高考等方面切入,深度剖析中小學語文教育核心問題,為破解諸多語文教育難題尋找途徑和方法。”

  我迫不及待地開啟書,透過目錄,我清楚地知曉了這本書的框架結構和內容概要。全書共有前言、六輯和附錄(《光明日報》所載報道《溫儒敏:辦教育要守正創新》;《記者手記:視角敏銳源自做事專注》)三大部分構成。六輯分別是課改步子穩一些、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國民、“聚焦語用”與“讀書為要”、語文高考改革的曙光、文學課堂掠影和中文學科的困境與前瞻,分別涉及到語文課改和課程標準,包括如何認識語文學科的功能特點,如何看待十多年來實施的課改等;涉及到關於教材編寫,如何用好“部編本”語文教材;涉及到語文教學,要“聚焦語用”,要抓住培養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還談到教師要當“讀書種子”;涉及到語文高考,有語文高考命題改進的趨向的分析,以及高考作文、高考改革等;涉及到文學課該如何上,中學語文教學該如何進行;涉及到中文學科歷史、現狀與困境。

  我仔細地閱讀了本書的前言和附錄,從中瞭解到編著此書的前因後果,初步領略到了溫儒敏教授對語文教育的真知灼見,也感受到一位教育大家的溫文爾雅和虛懷若谷。這本書的論述裡,既有中小學語文教育,又有大學語文教育;既有教育理論,又有教學實踐;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思辨;既有教育思想,又有教育人生!一本420頁的書,內容竟然如此豐富如此精彩!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購買此書,迫不及待地想走進溫儒敏的語文教育思想!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5

  利用這個超長版的寒假,我認認真真地讀完了《語文講習錄》這本書,此時此刻掩卷深思,倍感收穫良多,受益匪淺!

  讀完此書,我對語文學科的定位、語文課改、語文新課標及語文素養等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語文就是母語學習的課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當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中學語文改革應該考慮大多數人的問題,首先要解決他們基本的讀寫能力,特別是閱讀的能力,還有一般資訊處理和文字表達、語言交際的能力,這是中學語文最基本的功能”;“課標就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範和質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依據。教材編寫、教學評估、考試命題都應當以課標為依據。”

  讀完此書,我全面瞭解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總體特色、整體思路、框架體例及新變化新突破,能更好地掌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這套教材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隱在體系”,落實語文素養構成的知識點、能力點,要努力做到“一課一得”;教讀和自讀的課型的區分更加明晰;部編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特別強調課外閱讀,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制,形成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提倡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識字寫字教學更加講究科學性和教學效果,落實“多認少寫”原則,將拼音教學內容簡化和推後;寫作教學內容的編寫在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又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同時還非常注意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綜合性學習減少課時,提高效果,設計上加強了和閱讀、寫作課的練習,注意將口語教學滲透到平時的閱讀教學之中。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6

  手捧著這本書,溫儒敏這三個字引入我的視野,溫老師的很多書我都略有耳聞,今天我帶著對溫老師的憧憬走進了《語文講習錄》的世界。

  這本書對溫教授近年來關於語文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見解和新方法有了較為全面的總結。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溫教授所提及的求真務實的態度還有引導者的力量。

  作為一名教師,求真務實的態度是最不能缺少的,遇到問題就要實在的去做,專家都需要調查研究,更何況是我們教師呢,我們不能只做情緒印象方面的思考,一切從實踐出發,實事求是,我想這也是教育很重要的要求。其次是引導者的力量。書中說:語文老師如果不是讀書種子,怎麼指望學生好好讀書呢。大多數同學喜歡教學認真且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而且這些老師一般都比較個性化,並不會根據教學大綱來教學,而是有自己的風格,獨立思考,並且帶領著學生去讀書,將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激發學生的靈感。讓我們用心育人。我們應當感謝溫教授,他透過研究給我們提供規範的教學方法,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的有擔當。同時我想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應當引導學生去讀一些閒書,更好的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引導孩子提升素養。

  讀完溫教授的書後,會產生很多思考,最應該讓孩子們抓住閱讀,我們以引導者的力量來帶領孩子們進入另一個語文的世界,同時,我會立志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7

  讀了《溫儒敏語文講習錄》之後,我對自身的語文教學有了一些反思和想法。

  溫儒敏老師在書中特別強調: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作為語文老師,我們都知道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這是我教學中一個難點。溫老師提出要讓學生多讀“閒書”,不帶功利性去閱讀。學生根據興趣去選擇閱讀,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名著與經典。我將要教一年級學生,我打算根據孩子的愛好和建議書單,建立一個班級讀書角,並每天為孩子讀童話或者詩歌,從而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溫老師提倡學生“海量閱讀”、“連滾帶爬”地閱讀。學生要在繁忙學習時間裡騰出大量時間閱讀,這需要教師教會學生粗讀、猜讀、跳讀等閱讀方法,並讓學生在課堂訓練閱讀方法。學生要學會快速閱讀,在閱讀結束後,用幾句話寫下自己的觀點、想法即可,不在乎文筆。

  要想培養學生讀書興趣,還要打破一些傳統觀念。不能書籍分為三六九等,要讓孩子有選擇自由權。閱讀課外書籍時,可以不動筆墨、不求甚解、不逐字逐句細品內容,重在拓寬閱讀面,長期薰染、積累。

  溫老師還指出課內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很多教師喜歡喋喋不休地說課,逐字逐句地教學,修辭說法、句型變化、各種考試題型貫穿整個課堂,生怕遺漏某一個知識點,還為了迎合現代教學,設定不必要的討論環節和濫用多媒體。我們應該對課文進行深刻的研究,讓自己對課文產生感情。閱讀課文注重在“讀”,尊重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溫老師說:“老師要做讀書的種子”。是的,我們要先愛讀書,感受其樂趣,學生才會愛上個讀書,會讀書。

  最新溫儒敏《語文講習錄》讀後感 篇8

  在任何一個時代,閱讀總是能豐富人的內心,增長人的見識。我們將人類幾千年的科技和文明都濃縮在書籍中,透過閱讀快速習得,進而得以推動人類文明的程序。往小處說,我們每個人不也是透過閱讀提高自身的素養嗎?作為一個小語人,我們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每一位語文老師的學識見聞,都能為其教學增添無限的內涵和光彩。

  保持對閱讀和寫作持久的熱愛,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溫儒敏教授的《語文講習錄》,深深感受到多讀書是教書的前提,也是精神成長的需要。無論多忙,都要有“自己的園地”。

  一個不讀書的語文教師,如何教好語文?那他的語文課堂定是索然無味、沒有生氣的。回顧自己的語文課堂,深感自己讀書太少,處處捉襟見肘。有時講得含糊,有時無法延伸……教師要提高素養,提高教學水平,就需要多讀書,讀專著、讀經典、讀“閒書”,多積累知識,催生語文課堂之靈氣,不能再把孩子們教成應付考試的機器了。

  現在社會心態浮躁,做什麼事情都是利益在前,感覺大家都沒完沒了地忙,忙評級、忙教學檢查、忙各種雜事,所以大部分老師難於沉下心來讀書做事。就如溫儒敏教授說:教語文是要有心境的,教師的學養以及人格素養格外重要。學養,既是教書的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精神成長的需要。因此,無論多麼忙,最好有自己的精神家園,哪怕是一塊不大的自留地。當然學校的評級、檢查都要應對,誰也不可能完全超越或超俗,但要保留一份清醒,一點距離,免得被動地全部捲進去,而失去了自我。

  讀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作為語文教師的我,願從自身做起,以自身的讀書熱情去感染、帶動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期望在書本的浸染下,讓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生動、有靈性的課堂。

最近訪問